“起翦颇牧,用军最精”,白起作为战国四大战神之一功勋卓著,但是关于白起之死确实有点悲哀。这与战国时著名的纵横之士有关,这个人便是苏秦的弟弟——苏代。
苏厉是战国“三苏”之一,虽然名气并不如两位兄长苏秦、苏代,或者说被他们的光芒遮掩了。
苏秦毕竟挂历六国相印轰动一时;苏代挑拨,战神白起被秦昭王赐死。而苏厉也曾凭巧舌阻挡白起出兵。
“率数万之师以与楚战,一战举鄢郢以烧夷陵,再战南并蜀汉。又越韩、魏而攻强赵,北坑马服,诛屠四十余万之众,尽之于长平之下,流血成川,沸声若雷,遂入围邯郸,使秦有帝业。”
这是秦国丞相蔡泽对白起一生战功的概括,当然这是在劝范睢让位丞相之职而说的。
当时的战国七雄,齐国被燕国联合的六国击败,燕、韩、魏日趋衰弱,只有楚、赵实力较强。秦昭王在位五十六年,基本上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扫平了所有障碍,包括强楚悍赵。
“楚、赵天下之强国而秦之仇敌也”,白起为秦报仇雪恨,攻打楚国如入无人之境,摧枯拉朽无人可挡;对赵长平一战,几乎灭绝了赵国后续兵源。
“自是之后,楚、赵皆慑服不敢攻秦者,白起之势也。”白起一生征战无数,几无败绩,“身所服者七十余城,功已成矣”,所以被封“战神”,实至名归。
经过长平之战,邯郸基本上已经是一座孤城,赵国也只是徒有其表。此时,白起确实很想一鼓作气消灭赵国,建立不世之功。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秦一统天下可能会提前十几年。
尽管白起在军事上战胜了赵括,但是却输给了能言善辩之士苏代。
从司马迁记录中,我们发现苏代是隐藏在苏秦光芒下的真正高手,他的才智不亚于挂六国相印的苏秦。苏代劝说秦国丞相范睢,如若允许白起继续伐赵,灭赵之后功绩会远超范睢,势必对丞相之位构成威胁。范睢听信了苏代,劝谏秦昭王停止攻打赵国,提出土地换和平策略,让秦军得以休养。
“正月,皆罢兵,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白起从战场撤离,自此之后再也没有披挂上阵,一再推辞拒绝重上战场。
司马迁说武安君白起对应侯范睢产生怨恨情绪,我想从结局来看或许对秦昭王的怨恨更多一些。
然而,正是这份怨恨的情绪,最终白起被秦昭王赐死。当然也不排除与穰侯魏冉有关,毕竟“白起者,穰侯之所举任也,相善。”白起与穰侯魏冉走得太近,而秦昭王为强君权,已经免除了魏冉丞相之职。
然而,白起在很早之前便已经与苏厉有过交锋,那时苏厉曾劝阻白起出战。
苏厉在《史记》中出场,在《苏秦列传》中沾光苏秦、苏代两位兄长,只是点了一下名字,而《周本纪》中才能展示是重点。
三十四年,苏厉谓周君曰:“秦破韩、魏,扑师武,北取赵蔺、离石者,皆白起也。是善用兵,又有天命。今又将兵出塞攻梁,梁破则周危矣。君何不令人说白起乎?曰‘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有一夫立其旁,曰“善,可教射矣”。养由基怒,释弓扼剑,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诎右也。夫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者,百发尽息”。今破韩、魏,扑师武,北取赵蔺、离石者,公之功多矣。今又将兵出塞,过两周,倍韩,攻梁,一举不得,前功尽弃。公不如称病而无出’。”——《史记·本纪第四周》
这段文字比较好理解,周赧王三十四年为秦昭王二十六年,即公元前年,此时距离白起攻打楚国烧夷陵还有三年,白起被封武安君在四年后,长平之战则是二十多年以后的事情。
此时,白起的军事才能展露头角,先后帮助秦国攻克了韩国、魏国,打败了魏将师武,往北攻取了赵的蔺、离石二县。
而今,苏厉听说白起又将带兵攻打魏国大梁,如果大梁被攻破,那么处于附近的周就危险了。于是,苏厉向周赧王建议去劝说白起。
苏厉被周赧王派往秦国劝说白起,由此春秋时一代神箭手养由基,在这里挤进了《史记》,占了一席之地。
苏厉是这样子用养由基的故事劝谕白起的——
楚国养由基善于射箭,远近闻名的神箭手,“百步穿杨”说的就是他。不过,苏厉劝白起时将杨换成了柳,离柳叶百步之外射箭,可以百发百中。
养由基射柳叶时,左右旁观的人有好几千,都夸赞养由基射术高超。但是,养由基身边有一个汉子却说:“好,我还可以教你射箭了。”
养由基一听自然十分恼火,扔掉弓,握住剑,怒气冲冲地问道:“你有什么本事教我射箭呢”?
这个人说:“我能教你不是怎么伸直左臂撑住弓身,怎样弯曲右臂拉开弓弦。我所教你的是射箭之外的道理,一个人保持射箭名声的重要性。
你或许没有想过,一旦你的力气用尽,只要一箭不中,你那百发百中的名声的就会受损,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是要学会保持名声的。”
故事讲到这里,苏厉突然话锋一转,“将军,如今您攻克了韩国、魏国,打败了魏将师武,往北攻取了赵国的蔺、离石二县,您的功绩是很大了。就像神射手,百发百中。
现在您又将带兵出塞,过东西两周,背对韩国,攻打魏国,如果此次不能战胜,前面的功劳岂不是白费了?您不如假称有病,不要去攻打魏国了。”
白起听了苏厉这番话究竟如何决定的?
司马迁虽然没有明确透露,但结局无非有两种:要么出战,百战百胜的白起,怎么可能被苏厉几句话阻止;要么不战,白起保持自己百战百胜的名气,托病不再进攻魏国。
司马迁借用苏厉之口形象比喻事物盛衰道理,这点应该值得借鉴。从历史进程来看,后来白起进攻楚国、封武安君、攻打赵国等等,白起并没有固守已经取得的成绩。
但是,长平之战后,白起在进攻邯郸的关键时刻被秦昭王叫停,回国后固执地违背秦昭王调令,拒绝再披挂上阵是否与此有关呢?
更为值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1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