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风堂白白清浊抑菌洗液 http://www.ccs101.cn/zonghe/cyzx/42606.html
吕国璋(-)
上海人,毕业于中国美院。擅长书法、绘画、篆刻。原任杭州书画社主任、中国著名学术团体西泠印社秘书长,主持西泠印社日常工作40余年,现任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浙江省书协顾问。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曾先后九次应邀赴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访问、交流、发展、讲学,受到热烈欢迎。作品广为海内外各地政府、艺术团体、宗教寺庙、园林文保和民间人士收藏。曾得日本文部大臣赏状。
//吕国璋和杭州书画社//
湖滨路旧影吕国璋先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以第一名的成绩
考入杭州国立艺专雕塑系(即现在的中国美院)
先后担任过多所中学和艺术单位的领导
年调至杭州书画社担任主任
吕老说:“市文教局为何将我调到书画社呢?可能是因为我毕业于美术院校之故吧。”
吕老调至杭州书画社那年,直接参加了西泠印社各项恢复工作,并亲历了西泠印社全面恢复的历史。
当时的杭州书画社为西泠印社活动等各项工作,提供了资金和人员的支持。吕老回忆当时说:“既然国家没有拨经费,那就只能自筹资金。我这个当书画社主任的,当时就确定了‘以企业养事业,以事业促企业’的方针,尽力把书画社经营好,用所赚的钱把西泠印社的学术团体办好。”
当时的杭州书画社一度发展成集文物商店、古籍书店为一体的文化管理单位。吕老回忆说:“年省市领导把文物商店划归杭州书画社管理,之后我找了省市领导争取到了古籍书店的管理权。”就这样杭州书画社成为杭州市文化事业最重要的领头羊之一。
杭州书画社在领导吕国璋老师的带领下,兴旺发展、保障了西泠印社学术活动的有序开展。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杭州书画社跟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齐名。
“文革”十年浩劫期间,吕老为保护社产及国宝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疯狂的“破四旧”之风中,文化系统的造反人士将“砸烂封资修黑店”的大字报贴到了书画社的橱窗上;还从岳庙一直砸到孤山西泠印社。
面对当时的形势,吕老组织员工将西泠印社社址中有价值的碑刻卸下转移进室;不能转移的,就用石灰涂抹覆盖。汉三老石室内放有珍贵文物,书画社员工就在石室大门上张贴主席画像和语录。由于书画社员工的努力,西泠印社的文物终于躲过了这场浩劫,幸运地保存了下来。
后来逐渐恢复到“文革”前的样子,那时市民的购买力有限,即便偶尔遇到豪气的外宾客户,也不足以填平赤字,书画社连续几年出现亏损,政府考虑将杭州书画社撤销。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吕国璋主任调整了运营思路,他看到上海进出口公司的年卡很漂亮,于是进过来卖,销量不错,然后决定自己做着试试看,没想到一炮而红。在吕老的领导下,书画社在“文革”后期抓住了出版的商机,找到了经营突破口。
吕老回忆起来说“那时候大家的文化生活很贫瘠,这些小卡片就很受欢迎。刚开始只是样板戏题材,红灯记啊,沙家浜啊,后来又出了大的海报、挂历,内容也丰富了,市民很喜欢,排着队来书画社买,像换邮票一样在我们门口交换,就这样买进卖出、人山人海。”。
杭州书画社70年代出版的年卡当时的杭州书画社一边向国家出版局申请出版权,一边克服困难,积极开展出版活动。终于在年向国家出版局申请出版权获得了批准。
书画社全体职员们的努力付出终得回报,编辑出版的专业图书和每年推出精美的年历、月历,获得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为杭州市文化事业的发展,为丰富杭州市民文化生活,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杭州书画社成为了新中国文化产业第一批拓荒者。
杭州书画社部分职工合影左起:钱立新、寿湘君、方勤、陈杭君、吴莹、李桂芝、吴虹、陈琪、李新兵、丁茂鲁、吕国璋、王雄良、汤剑敏、袁立鑫、张孝宅、蒋北耿、诸敏、翁小京、茅大容
杭州书画社老职员眼中的吕主任
吕主任每天上班提前到,然后开始扫地、擦玻璃,以身作则带领大家做好卫生工作,因为杭州书画社坐落在美丽的湖滨,是人们往来西湖的必经之地,更是艺术爱好者的精神家园,代表了杭州市的文化形象。
“那时候打扫卫生的量是很大的,花园和过道都要扫,外面是整面玻璃窗,展厅里是大包笼,都要擦干净,我年纪最小,每天柜子里爬进爬出,把画拿下来掸干净再挂上去。”吴锡瑶老师回忆说:“老吕带头做,我们也跟着他做,后来大家都很自觉了,谁先到就谁做。”
“我们的吕主任,上班比我们早,下班比我们晚。”张孝宅老师感怀地说:“他鼓励我们读夜校,在夜校时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讲他工作敬业,饭都顾不上好好吃,常啃着一个冷馒头,后来夜校拿我的文章做典型读了,我们国家需要这种领导。”
“吕主任有意识的培养年轻人。省里新出土的文物,都拿来我们书画社做。年,我们用蒸汽法抢救了浙江博物馆送来的五代《妙法莲华经》,年又用温水渗透法修复了北宋的《红罗绣花经袱》,这两件东西做好报上去,到年获得了文化部门三等奖。”
“后来单位培养我们裱画工作的人员,到北京故宫参加文物修复研习会,也到上海、南京、苏州博物馆参观,也有机会和徐邦达、杨仁恺这样的鉴定专家一起看画,这些都是我成长不可缺少的经历。”
张孝宅老师说:“潘老用指头画画,要半生半熟的宣。我们就用明矾加胶,特制给他。后来老吕又发展了很多品种的宣纸,放在门市部卖。”
吕主任提倡职工的业务进修,有段时间晚上请沙孟海先生来给职工们上课。丁茂鲁老师说:“像我比较爱好书法,也有刻印的,像李伏雨、郁重今,我们都是在裱画工场上的课。”
那时杭州书画社会送一些员工到外面培训学习,家里就会照顾不到,书画社职工们会像家人一样帮忙照顾彼此的家人子女。书画社老职员心中,吕老就像是书画社的大家长。丁茂鲁老师回忆说:“当时的杭州书画社就像一个大家庭。”吴锡瑶老师说:“平时大家老的少的都很要好的,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1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