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二代夫妇那些在交通行业中的相遇交通旅

“仰望同一片星空”代代交工人系列报道四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30多年后,“交二代”沈慧英、傅丽建夫妻二人与交通事业的缘分,悄悄和父辈们发生了重合与叠加。那一刻,他们终于读懂了父亲的“交工情”。

多年后的今天,夫妻二人通过自身经历勾勒出儿时父亲远离家乡,在外拼搏奋斗的历程,继而敞开怀抱,接纳被时光印证的父辈初心,也握紧了手中传承不断的交通接力棒……

自己的“荣光”,循着父辈的足迹找寻

今年54岁的沈慧英还差一年就可以退休,但一心扎根交通行业的她今年又加入了浙江交通集团下属浙江交工遂昌国道项目,担任办公室主任。从此,肩上扛着的是数亿造价的工程项目,日常协调的是设备运转以及上百号工人的衣食住行。很少有人知道,在沈慧英心中,年少时子承父业来到浙江省第二公路工程队(浙江交工大桥分公司前身),其实是一种“荣光”的承继,是不甘于随波逐流却又的确被笼罩其中。

沈慧英的父亲沈亦庆,是一名“老交工人”。“做路去!”是父亲每次和乡亲们一起离家做工的说法。一年到头,父亲只有在春种、秋收以及春节的十几天有可能会回家,他是沈慧英眼中最熟悉的陌生人。父亲到底是做什么的?沈慧英没有概念。

沈亦庆和工友们

认识父亲的新大门是在一本挂历上打开的。挂历上的兰溪·兰江大桥,桥爪处的廻旋式引桥结构新颖,式样美观,活像一个“6”字。“爸爸好伟大啊,他可以把一座桥建成一个‘6’字。”沈慧英第一次模糊的知道了父亲在做什么。年,沈亦庆退休,五个儿女中他选中了二女儿沈慧英“顶职接班”。“那感觉就和穿越进挂历的图画中一样。”沈慧英感到迷茫。

兰江大桥

迷茫是年轻人的专属旅程。在这样一个几乎由男人组成的工地上,沈慧英的工作选择要么是汽车维修,要么是钢筋工。前者是父亲沈亦庆的期望,后者是进入公司的分配。“什么也不会,什么都不懂,人家让你做什么你只能做什么。”一个刚刚走出家庭守护圈的江南姑娘,没有选择,前途未知。带着父亲曾是交工人的光环,沈慧英在自己心中“较劲”。

沈慧英正在弹吉他

拖拽的钢筋条如何运送考验着沈慧英和同事们的默契程度。摔倒一次手上就会沾满碎石子,发麻的痛,但是同事比沈慧英的年龄还小,“咬牙坚持也就过去了。”但脆弱的侵袭总是在不经意之间。温州瓯江大桥是沈慧英参与的第一个项目,伫立在海上的桥墩之间只有简易的栈桥,日常行走已经是对胆量极大的考验,更别提一根钢筋突然倾倒砸在了沈慧英的身上,在栈桥缝隙中躲过一劫的她从此心有余悸。

沈慧英正在使用老式打字机打字

幸运的是,沈慧英的勤恳踏实获得了领导的肯定,小姑娘顺利进入办公室成为一名打字员。对现在来说,只能在博物馆内见识到的老式汉字打印机上的一堆2mm*3mm的铅字盘重新成为沈慧英的阵地。每一份文件都是脑力、眼力和手指的配合,汉字的排列只能依靠记忆,一份文件必须一次成型。物质匮乏的年代,这样珍贵的机器是公司总部的专属,沈慧英第一次感受到在依靠“绝对力量”的工地上,也能泛着属于自己的“荣光”。

最幸运的相遇,向同一份事业迈进

在时光的洪流中找寻自己“荣光”的不止沈慧英一人,还有同是“交二代”的傅丽建。说白了,这就是一场关于“他的儿子是某某”和“他的父亲是某某”的主语争夺战。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奋斗,有一种被推着走的感觉。

傅丽建的父亲是浙江省第三公路工程队(浙江交工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前身)中的电工。秉持着学会一门手艺总不会吃亏,父亲干什么我也就去干什么的念头,高中毕业的傅丽建跟着父亲的同事学习电焊手艺。在傅丽建的眼中,“行万里路”的父亲见多识广,是一个幽默的故事生产机,那些驻扎在不同地方开展的交通建设项目,当地有什么人文风俗被父亲一一解读,亲身体验成了他最大的向往。年,傅丽建“理所当然”的接班父亲,进入浙江交工。

正在工作的傅丽建

画出一个图纸就能做出一个一模一样的东西。锅炉房、脚手架、钢筋焊接……傅丽建的电焊手艺在实践中不断历练。做一件事就只想着这件事,是年轻的傅丽建心中最朴实的工作信条。但“交二代”的身份在梦中也在提醒他要闯出一番与父亲不同的天地来。

相同的背景让两个相似的灵魂逐渐吸引。那时候的爱情很单纯,真心在一字一句的沟通中渐渐表露,前进的目标也在二人的携手中不断清晰。

沈慧英、傅丽建携手走进婚姻

从修建浙江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开始,大体量、大投资、高技术含量的工程接踵而至。原本由电焊班组负责焊接的龙门吊,已经被国外进口的成品龙门吊代替;二十、三十吨的运输车辆更是完胜5吨、8吨的运输车;甚至于宝马牌的全自动沥青摊铺机也足够傅丽建和工友们唏嘘一阵。

回头看才发现历史的车轮转动的如此清晰。20世纪90年代,浙江交工义无反顾的从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无畏的还有许许多多的交工人。“只要想成长就能得发展”是那一时期交工锐意进取的生动写照。

沈慧英、傅丽建与孙子的合照

“这次被推着向前的感觉更加明显。”傅丽建回忆。更加专业化、更加机械化、更加现代化的工程建设正在一步步推进。年杭金衢二期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由浙江交工大桥分公司进行总设计、参与施工。也是从那一年起,大桥分公司真正建立起一支专业路面施工的班组,傅丽建是其中一员。

隔行如隔山。从电焊工到路面施工,不管是技术还是理论,傅丽建全是门外汉。这时却没有了父亲的同事可以做师傅,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白天遇到问题,晚上解决问题,一个阶段结束还要复盘思考。傅丽建的书桌上不断更新着关于路面施工的书籍,只要空闲必定翻上一翻。值得庆幸的是,他的苦恼与欢喜都有人分享。晚饭后的小路上留下了一串串他与妻子沈慧英家长里短的闲聊。

沈亦庆、沈慧英、傅丽建一家合影

而此时的沈慧英还有一项大计划,她穿梭在家庭和事业中,马不停蹄的丰富学历。夜晚周末,寒来暑往,在家人“不用如此拼命”的劝说声中,她完成了专科的学习,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将老式打字机丢入历史的长河中,沈慧英再次更新了自己的技能包。

年,遂昌国道项目立项建设,夫妻二人再次搭档来到新的项目,这是他们共事的第11个项目。更改了职位,增长了阅历,不变的还是那份建设“浙江四通八达交通网络”的成就感。

沈慧英、傅丽建在建金高速通车仪式上

记者手记

相遇是一件夹杂着美好和缘分的事情。建金高速的通车仪式上,沈慧英、傅丽建夫妻二人在马涧收费站合影,记录下两人共事第10个项目的顺利通车。照片的一角是当天参与报道建金高速通车仪式中我的背影,那时候的我们还互不相识,但缘分已经注定了相遇。

“交二代”是本次采访对象家中最突出的标签。他们见证着历史、传承着血脉。接棒父辈们的“荣光”,紧跟交工改革发展的步伐,他们都从最普通的一线工人成长到公司管理人员。从肩挑手扛的传统工程到标准化机械化的现代工程,与家人分享见闻的讲述者也从父亲变成了儿子。风云变幻,时代变革的速度令人惊叹。

监制/丁前程郑莉

编辑/张亚菁

策划/俞翌立

见习记者/李晓玉

通讯员/喻谷良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8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