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青春期属于90年代的集体回忆,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3159.html

近年来看过很多青春题材的影视作品,但它们讲的都不是我的青春,也很难印证到我的记忆,在我看来,有怀旧情节、能勾起对往事的回味,难道不正是这类题材的基本功吗?终于这几天遇到了一部让我非常满意的作品,那就是《我们的青春期》。

很显然,《我们的青春期》的编剧和导演,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走过,并对那个年代有很深的感悟和认知的,剧中的一幕幕,无论是刻意还是不经意,观众都能捕捉到一些属于那个年代的细节,属于那个年代的独特烙印,我是从片头第一幕的跳跳蛙就觉得感动了。接着后面有《英雄本色》、有蔡琴、有《搭错车》、有《变形金刚》动画片、有齐秦……这套剧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开场,让我从一开始就欲罢不能,一口气追了几集。

接着想去豆瓣写个好评推荐一下,what?竟然有不少人在质疑这套剧抄袭韩国的《请回答》,看到这些完全不顾剧组的用心,除了“抄袭”二字再无佐证的乱骂,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如果真的说抄袭,像扒那些真抄袭的作品一样亮出调色盘!能拿的出来吗?能不能摸着良心说话,尊重一下辛辛苦苦的创作团队?

诚然,我不否认两套局的怀旧感觉和部分设定确实有相似的地方,但这更多的是因为相同的时代,其实大家的青春本身就有相似之处。但剧情和人设完全不同,难道真的没看出来吗?而高小敏一家四口的家庭关系,和两代人之间的细节,难道不是有着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特色吗?那些口口声声说抄袭的人,真的有认真看剧吗?后来看到导演在微博用一篇长文回应,其实每一条说的都很有道理,在这里不再重复导演的观点,只想说一下我对这套剧的观感。

认真看过剧之后,才有资格评价。在我看来,《我们的青春期》在几个方面都非常出色。

首先是细节到位,能看出剧组的良苦用心。编剧和导演对时代背景有非常娴熟的把握,深谙那些特有的时代符号,同时,道具和置景一丝不苟,值得称赞的细节特别多。比如前面提到过《英雄本色》、《83射雕》等作品元素的出现,可能有人会说,这些放在片头是故意设定的,但剧中处处都能看到属于那个年代的回忆和小细节:

比如20块钱一双的旅游鞋,我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到了年,差不多的旅游鞋价格有所上涨,到了30出头,当时街上家境好的孩子穿着这样一双鞋踢毽子,是众人艳羡的对象;

再比如高小敏家的布置,完全符合那个年代的气息,比如墙上贴满照片的相框、黑白电视机、养鱼的鱼缸、放在柜子上的暖壶,几个家庭、每一个房间,我一直在拼命的抓细节,竟然找不到一处纰漏,服气!

还有家里挂着的用挂历做成的门帘,当年在我们北方小城里特别流行,我妈自己就做过,唯一值得商榷的是,在江南小镇是不是也用这个?

四姐妹的着装也很有时代感,她们唱小虎队的《爱》练舞,满满的回忆杀啊!类似这样的细节太多,就不一一赘述了。

另外一点,拍出了特有的生活质感,以及两代人之间情感的微妙。女主角高小敏家是那个年代特有的四口之家,在人设上没有拔高也没有压低,父亲是普通工人,母亲是小学教师,普通的工薪阶层,养育两个上学的孩子,日子过的紧紧巴巴,前几集一直在为翻修房子欠下的债而发愁。剧中把一家四口的微妙的情感诠释的很对味,依照中国家庭的传统观念,当妈的确实会对儿子溺爱一些,而对女儿多一些严苛,而女儿又会对此特别敏感,球鞋的20块钱,姐弟两个人之间的误会和反转,让人又好气又感动,这是只有我们这一代中国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才能了然于胸的情愫,怎么能扯上《请回答》呢?

而在生活方面,确实还原了那个年代的枯燥和美好,那个年代的邻里情感都很真诚,电视剧也通过一些细节的描述展现了出来。比如,尽管高家生活捉襟见肘,但知道支书手受伤,马上高运来就拿着跌打酒去问候,并找支书来家里吃饭。

第三个方面,是还原出了那个年代人的价值观和生活现状,以及站在大时代路口的不安和迷茫。恰逢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划为经济特区,《我们的青春期》没有过多描述大时代的变化,而是从剧中人物着手,高妈的弟弟陈大民执意扔掉铁饭碗下海经商,为此遭到亲友极力反对,夫妻两个人吵的不可开交,这点很符合当时的国情,也诠释出了“铁饭碗不能扔”的普遍价值观。而高妈对一双子女的期许,希望他们能考上大学改变命运,不要重复自己的老路,也让人有很深的共鸣。

回到文章的最前面,回顾一下,近几年的青春题材都在拍什么?轻松的校园生活、甜蜜的恋爱、找一群小鲜肉偶像……在这些作品我看不到自己的青春,而《我们的青春期》其实算是一次大胆的突破,这套剧是献给90年代的集体回忆,真正让我得到了那个年代的共鸣,推荐大家都看一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8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