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县武强之武强年画一

西宁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220811/11473878.html

千百年来,在全国广泛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武强年画一年鼓一张,不知落在哪一方”。说的是武强年画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画上的人物、动物、飞禽能走下来为善良、勤劳的人们服务,穷人娶不起媳妇,买张画有美女的武强年画作伴,鼓下来便结成美好夫妻;农户没有牛马耕田,买张画有骏马的武强年画贴在墙上,便会鼓下一匹大马来;有的宅院为求安定,买张画有张天师、钟馗或神鹰、神虎的武强年画供在室内,便会平安无事……充满艺术魅力的武强年画,以它产地在武强而得名,它以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驰名中外。

武强年画博物馆

始于宋元,源远流长

武强在历史上曾属深州,《深州风土记》上记载:“武强地瘠人贫,物力稍绌,民往往画古今人物,刻版集印五色纸,入市鬻售,悦妇孺。其事至鄙浅,然颇行远……”,由于武强年画是在农耕社会基础上土生土长的一种民间艺术,被历代官方视为“粗俗”、“鄙浅”之品而被排除在艺术史册之外,又因为它是一年一度的节俗时令装饰品,制作上以价格低廉的毛头纸为主,农家买去或张贴在房舍墙壁上,或张贴在门窗、粮囤、炕围等处,大都是一年一更新,很少有人保存或使用多年,因而造成武强年画很难从史志上找到它的准确历史起源。但从目前武强年画博物馆抢救、收存的大量民间年画古版和年画资料考证及文化考古或我国美术界的专家考证,武强年画应当是始于宋元时代。武强年画博物馆内现收藏一件《盘古至今历代帝王全图》年画,从画面与标题对照分析看到,全图上最后一位皇帝的造像到元太祖铁木真(-年)为止,因此,标题的“至今”即元太祖年间,以此推断,它的祖版绘制应是元代初年无疑。据南关范氏族谱记载,武强年画真正形成规模生产当是明代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大批移民到武强,其中包括在山西“经画务”的范应龙后代。他们到武强后与原地的画业人员共同协作,大力发展以神码、对联、民俗年画为主的画业,有力地促进了武强年画艺术的提高。许多画业作坊还先后聚集到武强县城内营业,取长补短,相互影响,使武强年画逐步走向规模发展。武强年画发展到清代康熙、嘉庆年间(-年)进入鼎盛时期,除县内星罗棋布的年画作坊,在全国各地还设有多处年画印刷点和年画批发庄,畅销国内18个省,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山东六府半边天,比不上四川半个川,都说天津人马厚,不如武强一南关。一天唱了千台戏,找不到戏台在哪边”。从这首民谣,也能想象到年画之乡武强当年制作、销售年画(尤其是戏曲年画)的繁荣景象。到晚清、民国,直至年日军侵华“七七事变”,武强年画一直是誉满民间,兴旺发达。除县城南关画业一条街有字号可查的画店家外,还有60多个村庄开办有年画作坊,并产生了县城最著名的“宁泰、泰兴、天玉和、万兴恒”四大家和农村“祥顺、德隆、东大兴、大复兴”等8大家有影响的画店。年画品种也发展到适合民间欣赏习俗的多种表现形式,年画内容上从农事耕织、社会百态、娃娃美女、仙佛神像到人生礼仪、节俗活动、吉庆花鸟、历史典故、童话寓言、戏曲小说、近代战争、新闻时事,几乎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将丰富的民俗、淳朴的民气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寓于年画艺术之中。年8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巩特先生一行对武强年画考察后,称武强年画是“东方圣经图解”。年1月22日,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对武强年画全面考察后挥笔题词:“应说年画百家好,自是武强天下雄”。

农耕社会产生的优秀文化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武强年画作为我国一门古老而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历经近千年的风风雨雨而不衰,是与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的特殊环境分不开的。武强地处黑龙港流域,世居这里的劳动人民以男耕女织繁衍了几千年,过的是地脊人贫的苦日子,一些聪慧、勤劳的农民在务农之余,为糊口养家,为丰裕文化生活,为寻求精神寄托,于是便创造了先是直接描绘成可张贴的画,后来发展成为绘、刻、印、裱综合艺术的木版套印年画,入市销售。以画补农。渐渐发展成为武强县一大产业和商业的一大宗。又由于武强历史上就是“燕赵古战场”和地处滹沱河、滏阳河、猪龙河等九河下梢地带,战乱频繁,旱涝灾害不断,民不聊生,渴望神灵恩赐,盼望老天保佑,便成为人们的美好愿望,因而,艺人们便创作了大量的门神、灶神、财神、菩萨、八仙、神鹰、神虎等以神仙为题材的年画。同时,农民出身的艺人们为表达自己的现实生活,在深厚的生活实践基础上以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创作了许多反映男耕女织为内容的《男十忙》、《女十忙》、《农家勤忙》、《九九消寒图》、《三年早知道》等许多充满地方特色的农事年画,寓美于民间,自娱自乐。如一幅《农家勤忙》,画面上有20多位农民在田间劳作,耕地、播种、锄草、打场等,大跨度的时空跳跃,周围合理的布局,活灵活现的表达出一张愉快的农家勤忙景象。在画的上端还巧妙地设计了一段颇有趣味性、知识性且有教育意义的顺口溜:“若务农早做活晚把牛放,多积些粪土草勤收田庄,稻粱菽麦各有各向,或宜早或宜迟时分几行,春夏秋冬四季寒来暑往,必须要依时节小满插秧,常言道勤苦人苍天保佑,纵然是受些苦谷米盈仓”。图文并茂,把农民大众的劳动心理和生活现实融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一直深受农村千家万户的喜爱。史志记载,历史上的武强,虽然地瘠人贫,但平原风光、河流美景、唐宋古墓寺庙及杨六郎为御敌修造的溃水长堤等曾形成名噪多年的“滏川八景”,“武遂十景”,历代文人墨客遗墨甚多。还有历经水火刀兵保存至今的北堤村石狮子、马头村的大槐树、北代村的明朝石塔、郭湾村的兴圣寺、杜林村的杨六郎点将台、林东村的元帅古墓、大王庄村的宋代古墓、东关村的石门墩和分布全县多处的精美石刻、艺术砖雕,无不充满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这对武强年画艺术的借鉴创作和繁荣都起到了潜移默化作用。早在南北朝的北齐时期,佛教在武强已很盛行,境内寺庙林立,寺庙内的诸神造象和多姿多彩的壁画,这对武强年画艺人的灵感激发,对武强年画的蓬勃发展,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不可分割的渊源。武强年画中的门画,不论是神荼郁垒,还是秦叔宝尉迟敬德,都刻画的顶天立地,威风凛凛,很像寺庙中神化了的民间诸神和文臣武将,以其夸张的造型,充斥着强烈的威慑感,成为千家万户心灵中的保护神,正如歌剧《白毛女》中唱的那样:“门神老爷抗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这指的便是来自武强年画的戳刀门神。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武强虽然地瘠人贫,但由于“地迩畿南,名标冀北,远挹常山之爽气,近环滹水之清流,毓秀钟灵,”代有人才荟萃。书画艺术爱好者众多;高跷、旱船、秧歌、鼓乐、跑驴等民间花会活动一直十分红火;老调、评剧、三架弦、河北梆子等地方戏曲世传不衰;以“健身、保家、卫国”为宗旨的梅花拳遍布全县及周边县的部分村庄;祭祖、祭神、婚丧嫁娶及岁时节日丰富多彩的民俗……,这些也都为武强年画的传承、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借助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武强年画艺人针对农村对年画的欣赏需求和地域特点,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不仅把民间的十二属相、农事二十四节等民俗融入武强年画,而且把民间舞台上演出的剧目刻绘成连本的戏画,把民间流传的牛郎织女、白蛇传、宝莲灯、杨家将、岳飞传等传奇故事,甚至把老鼠娶亲、蛤蟆嫁女等民间形形色色的传说也刻成一幅幅色彩鲜艳而又充满浓厚生活情趣的年画;从艺术表现形式上,也都是根据农村不同地域的房屋特点及民间习俗,创作出门画、窗画、灯画、灶画、中堂、斗方、炕围、壁纸、棚帘、粮囤画等遍及农家小院各个角落的年画,装点节日、美饰生活,成为民间过年和吃饺子一样重要的节俗。迎着年关时节,家家户户把一张张年画买到家,贴在大门上,贴在中堂上,贴在窗户上,贴在粮囤上,甚至贴在牛棚猪舍上……把朴素的农居小院装点成红红火火的年画世界,在那个没有广播、电视和缺乏科学文化生活的年代里,年画便给困苦辛劳的农民家庭带来不尽的喜气、福气和希望。武强年画艺人还针对农村对年画的欣赏需求,在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以此来丰富农民大众的文化生活。艺人们把民间大众中用以调侃的民间小调、歇后语、俏皮话、讽剌幽默小品也刻绘成一幅幅色彩鲜艳而又充满浓厚生活情趣的年画。根据民间小调《小放牛》,刻绘成《赵州桥》年画,神采各异的八仙或推车、或骑驴、或鲁班河中托桥,形象十分感人,画面云头处又刻上了“赵州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轧了一溜沟……”的民间小调词,诗情画意,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喜乐氛围。《尖头告状》画,通过12个姿态各异的尖头形象,配上令人深思的顺口溜:“但有便宜沾,不怕自作孽,遇见更尖者,给他把尖决。牛有两犄角,尖头只一个;若是双料的,与牛差不多。原告本尖头,被告头更尖;不若二差人,尖中带拐弯;尖上更带刺,还得数着官。”图文并茂,极其生动的把封建社会中尔虞吾诈的丑恶现象表现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用14个方块分割在一张纸上的俏皮话,把在民间广泛流传的“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抬着食盒吹喇叭--有礼又中听”、“洗脸盆里扎猛--不知深浅”等14句歇后语,以生动的形象跃然纸上,妙趣横生。武强,由于明清代为畿辅之地,年画艺人们有耳聪目明的优势;加上武强地处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燕赵腹地,激励着武强年画艺人们一直在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创新内容和艺术风格。从歌颂杀富济贫的梁山好汉、瓦岗寨到英勇杀敌的岳飞传、花木兰、杨家将、呼家将;从冲破男尊女卑封建礼教的穆桂英、樊梨花、秦香莲、白素贞到矛头直指封建“皇权”的武王伐纣、砸銮驾、打龙袍……使武强年画跨越式地走出“十分年画七分神”的束缚,在农耕社会的背景下越来越贴近人民大众的心声,而且在社会进步中也越来越彰显出其现实性。自从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烧杀抢掠,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浪潮风起云涌。这时的武强年画艺人更是骤然奋起,把画笔、刻刀直接投向反映民情民意的浪潮中,创作出了大批反帝反封建及民主革命内容的时事政治年画。揭示戒烟运动的《新排洋烟阵捉拿樱徐花》;针贬清代官吏腐败面目的《杠箱官》;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领土的《日德两军大战青岛》;反映年我国北方爆发的《滦州起义》;反映年南方军政府与北方政府在上海议和的《同盟军新立协约大会》……。一幅幅奇特构思和丰富联想的画面,无不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苦心经营和继承发展,植根于农村又服务于农民的武强年画,渐渐地发展成为中国民俗文化的大观园和农耕社会民间艺术的百科全书。历尽沧桑直到清末民初,武强年画仍行销大半个中国,年印画数量达一亿对开印张,按当时全国人口计算,年均每两人就有一张武强年画,从这里可看出武强年画在农耕社会里所占的历史地位。《深州志》记载,元代“善诗赋,工书画”的镇江人辛继芳长居武强;明代“翰墨间尤工绘”的新河人张仑“流寓武强”,“其画冠绝一时”……家有梧桐树,方引凤凰来,从这些外地画家聚集武强,也可看出武强年画在当时社会上的巨大影响。

美术运动史上的创举

武强nia#39;h

作为中华民族农耕社会缩影的武强年画,随着时代的车轮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不断创新。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烧杀抢掠,全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浪潮风起云涌,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武强年画艺人把画笔、刻刀直接投向反映民情民意的浪潮中,创作出了大批反帝反封建及民主革命内容的时事政治年画,从禁烟运动到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从军阀混战到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它冲出以往的避邪祈福和喜庆娱乐的局限,与时代的脉搏跳动,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如果说这个历史阶段是武强年画在农耕社会中的一大进步的话,那么进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武强年画则又成了革命的号角、战斗的武器。年“七七事变”,日寇侵华,烧杀抢掠,许多珍贵的画版毁于一炬,众多画业作坊相继倒闭,在武强年画遭受灭顶之灾之际,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和北平、天津的进步画家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奔赴革命老区武强,与武强的年画艺人结合成立了“冀中年画研究社”,后来冀南木刻团的画家也到冀中与其汇合,形成了新木刻与民间传统艺术结合的一支劲旅。江丰、古元、彦涵、王朝闻、罗工柳、阎素、吴劳等一大批艺术家,深入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在学习民间年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对旧年画进行改造,并同民间年画艺人郝云甫、陈文柱、张福旺、韩万年、肖福荣、李长江、任大黑、吴敏正、贾文栋、郭海、李印德等一起,创作了多种反映时代生活的优秀作品。年秋天,阎素第一个来武强向民间艺术学习,借用武强年画套印方法制作的《打日本,打汉奸》抗战门画,颇得群众赞赏。随之,以年画大红大绿、吉祥喜庆的特点创作出的《抗日光荣》、《立功喜报》曾轰动一时,许多村政权带领群众敲锣打鼓作为新年礼物赠送给军烈属,进行节日慰问,鼓舞军民的斗争士气,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英勇抗战杀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这以后,相继创作的《打日本救中国》、《保卫边区》、《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开展民兵爆破运动》、《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保卫我们的好日子》等一大批新年画,经过战火升华,冲上人民战争的前沿阵地,把严肃的革命主题与传统年画的娱乐性结合起来,把送祥纳福祈求平安的愿望与革命崇高理想相结合,创造性的把革命化、民族化、大众化融为一体,以被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画面,生动的反映了边区军民如火如荼的对敌斗争、政治生活、大生产、学文化、参军支前、土地改革等重大题材,对于团结人民、教育人民、鼓舞人民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据记载,仅年10月到12月20日,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在战火纷飞和年画物资十分匮乏的条件下仍刻印发行了新木版年画38万份,其中郝云甫的《逼上梁山》单幅画张,郝云甫姜燕合作的《白毛女》灯方年画张,古元作的《夫妻识字》单幅画张,田零作的《送郎参军》单幅画张,农家十二月四条屏张,农历图两幅张。还有吴劳作的《王秀鸾》四条屏、邓澎作的《学文化》、洪波作的《参军图》、顾群作的《豆选》、丁达光作的《劳动生产》等。这些作品其生产速度之快,出版数量之大,在新兴木刻版画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年周扬在晋察冀边区文艺座谈会上说:“去冬美术工作者与武强民间画业合作,创作了11种年画,销售近40万份,这可以说是美术运动史上的创举”。实际上,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武强年画艺人在与木刻艺术家、国画家等革命美术工作者合作的过程中,不但使传统的木刻水印技术得到改造,而且在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上都有了一个飞跃,这对解放后武强年画事业的蓬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年,全县有9个乡、17个村庄恢复了年画生产,注册的有35家,出版个品种。年,县手工业联社把木版年画生产组和个体户组织起来成立“远大画业合作社,”后改为地方国营武强画厂。尤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武强年画出现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年9月,国家文化部批准成立“武强年画社”,授予独立的出版权,进一步促进了武强年画的正规化、规模化发展,到年底,共出版武强年画种,发行多万张,而且,在这期间,武强年画在继承中不断提高,两次荣获河北省美术百花奖和名牌优质产品,并有《大戳锤门神》、《招财进宝的高效益农田》、《畜禽兴旺》、《神鹰》、《农乐图》、《画乡魂》、《海峡两岸倍思亲》、《万事如意,富贵平安》等30多幅年画作品分获国家和国际大奖。

独有的农家特色和艺术风格

武强年画-门神

武强年画,之所以深受民间喜爱,是因为武强的历代艺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构思,灵动的技法,创作出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和艺术风格。民间有首歌谣:“色又鲜,纸又白,年画打从武强来”“南桃(苏州桃花坞)北柳(天津杨柳青)论画庄,农家画数武强……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这是武强年画最突出的特点”。早期武强年画以神画为主,有“十分年画七分神”之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年画开始深入人们的现实生活,逐渐成为农耕社会基础上的一种民俗艺术,而且随着农家百姓的欣赏水平的提高和实用功能的拓展,以及用于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的生活习惯,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如门画、灶画、中堂、对联、窗花、灯方、斗方、条屏、历画、炕围画等,无论哪种形式,都离不开农民文化的思维,充满来自北方农村的自然美。武强年画,或神仙,或娃娃,或山水,或戏画,或狮子老虎,都栩栩如生,充满诱人的艺术魅力,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农家艺术风格。题材广泛,表现形式多样,这是武强年画的一大特色。根据农村不同地域的房屋特点及民间习俗,艺人们创作出了门画、贡笺,灶画、粮囤画、中堂、对联、斗方、炕围画、条屏、灯方、窗花、花鸟字等,凡是适合农家小院各个角落装饰用的年画应有尽有;后来又发展到故事戏文、历史典故、新闻时事、组字画谜、风景花卉、智力游戏、风趣幽默故事等美饰家庭生活的各类年画,成为民间百姓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在当时的农村,每逢进了腊月,集市上便摆满了卖年画的摊点,男女老少争相选购各种各样的年画回家张贴。大红大绿,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这是武强年画的又一特色。艺人们通过祖辈的传承积累,创造出了“红挨黄,必定阳”、“红挨绿,一台戏”、“红挨紫,丑个死”、“要鲜明,黄兼红”、“墨是骨头色是肉,上到不薄也不厚”的科学套色诀窍,使武强年画充分突显色彩浓郁、鲜明的主旋律,张贴在墙上有一种鼓离纸上的感觉。黄色为主的《老虎》,绿色为主的《狮子》,粉红色为主的《大花瓶》,栩栩如生,出神入化。线条粗犷,造型夸张,这是武强年画的另一特色。武强年画采用简练的线条,高度概括,并以阳刻为主,兼施阴刻和黑白对比的手法,充分发挥刀味木趣,刚柔相济,阴阳互补、粗犷奔放的艺术风格。同时,武强年画在塑造人物、动物上普遍采用高度夸张的手法,画人完全突破了绘画艺术以头高为参照的“蹲四、坐五、立七、行六”的人体解剖比例,大都采用五短身材,一般三到五个人头高,甚至还有的两个半人头高,使人体的头部、眼睛格外突出;在对动物的描绘上也是如此,采用“十斤狮子九斤头”的手法,使年画中的狮子和民间狮子舞中的狮子造型一样,突出头部刻绘,凸显其勇猛而又温顺可爱的性格。武强年画通过粗犷的线条和夸张的造型,使整幅画欣赏起来整体感十分强烈,既大气磅礴又精制细腻,深感武将威风煞气,文官舒展大气,美女窈窕秀气,儿童活泼稚气,各种动物可爱又有生气。武强年画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断探索和创新,还创造出了构图饱满、图文并茂、吉祥寓意等许多方面的艺术特色。在构图上,艺人总是尽量地把画稿画得圆圆满满,几无空闲;在无法补起的空间内,也往往要装点上与主题相关、象征吉祥、恭喜发财之类的图案或装点上方线花边、十二生肖、顺口溜之类,让整个画面形成一种充实、热闹的氛围。武强年画根据人们的美好愿望,经常采用谐音、喻义、象征的艺术手法,创作出了以鱼的形象寓示富裕、以蝙蝠和鹿的形象寓意福禄、以猫和蝴蝶的形象寓意长寿、以花瓶的形象寓意平安、以猴子捅蜂窝寓意封侯挂印,步步高升。武强年画还针对农耕时代的生活现实,为增强欣赏趣味,在许多画面上配有简明、通俗的诗词或念起来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如《朱砂判钟馗》画配有“朱砂神判下天宫,手拿宝剑带七星,头上凭悬一口印,真言五雷把邪轰。有人把我请家去,万事平安福禄增”。这样的年画,耐人寻味,非常引人入胜。武强年画中还有许多连环画式的画,如:由《桃园三结义》、《古城相会》、《战长沙》、《江东赴会》、《斩颜良》、《胡班救公》、《挑袍》、《华容道》八幅画组合成的戏画《三国演义》;由《草桥结拜》、《十八相送》、《访祝》、《楼台会》、《祷墓》、《化蝶》6个画面组合成的戏画《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全本唐僧取经路遇九妖十八洞》,采用一张大纸连纸分幅的形式,形象而又连贯地把长达回的西游记故事浓缩描绘在一张画纸上;使人看完一幅画犹如观看几场的连本大戏,或阅读一套雅趣无穷的章回小说,可谓构思巧妙,寓教于乐,画中有戏,百看不腻。一幅六子争头游戏图,通过魔术式的画笔,把三个俊秀的胖娃娃巧妙地连接在一起,有的侧立,有的倒卧,有的仰伏,头和身子相互变幻成6个有趣的娃娃,把民间“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和民间娱乐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深受历代农民的喜爱,而且时至今日仍不失为深受世人欢迎的民间文化精品。以“六子争头”改画创作的新版《九九消寒农历图》,在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被选为动态背景;在央视元宵晚会上,被著名主持人李咏、董卿作为现场一分钟的互动节目;年6月28日至7月9日河北省代表团出访希腊雅典省、匈牙利佩斯州、俄罗斯列宁格勒州时,还把这幅武强年画作为赠品,成为联结国际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武强年画的精湛工艺

六子争头

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经营和传承,武强年画不仅成为中国民俗文化的大观园和农耕社会民间艺术的百科全书,而且在生产工艺上不断改进,不断提高,逐步发展为绘稿、刻版、印刷、装裱等专业分工的综合艺术。第一道工序是绘稿。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情况,由画店确定选材内容后,请画师先在透明而有拉力的毛边纸上画出墨线稿。墨线稿经画店定稿后,再按照画面需要套印的颜色描绘出三至五张分色纸稿,每张只择一色,然后即可交给刻工镌刻画版。第二道工序是刻版。刻版材料自古至今一直沿用细、硬、耐磨而又不变形的杜木板,把画师画的墨线稿用浆糊翻贴上去,涂上一层能清晰墨线透明度和增加画版韧性的香油,晾干后即可刻版。刻版采用刻刀、扁铲、凿子、拧子等专业工具。刻工以巧夺天工的纯熟技艺,先刻出墨线版,也叫主版;然后将刻好的主版印出版样,再按画稿的颜色进行分版,也叫“择套”,一色为一版,一般是红、黄、蓝三色一套;有时根据画版的颜色,加粉红或淡蓝,通称“小红”、“小蓝”。套色版必须和主版吻合。武强年画每套画版通常是四到六块。武强年画的刻工祖传的刻版手法,大都是“陡刀立线”,即在画版上刻出的线条不但要直立,而且要有一定的深度,以保证画版在大量印刷后仍能不失原作效果。第三道工序是印刷。武强年画的印刷工具有调色盘、沾子、棕刷、趟子、刷画板等。正式印画前先要做好四项准备工作,一是根据画版的需要将纸裁成相应的规格尺寸;二是按照画面要求,用颜料盆分色调好所需用的颜色备用;三是用木杠将裁好的纸固定在画案,张为一押;四是固定好画版。之后,就可以印刷了,一般是先印墨线版,称“打底”,再按黄、粉、红、蓝的顺序依次印套色版。用刷子在画版上刷色,刷匀后,将纸抻平敷于版上,用趟子擦压,白纸即着色成画。印完一张后,随即垂于案子槽口之下,再印一张,这样一张一张直到把一押纸印完。在印画的过程中,隔数张便夹上一层草纸吸潮,并把印好的画分成沓放在绳架或竹竿上晾干。年画印刷的质量讲究线条清晰,色块均匀,不洇不浆,配的颜色浓淡适宜,套版准确,画面整洁。第四道工序是装裱。与年画同源,目的是把套色的普通年画装饰的更精美,更高档。艺人们通过选面筋、做面粉、开水冲浆糊、托画芯、托复背、托绫子、裁、镶活、上墙、下墙、用石头轧光、上杆、上轴等十几道工序,把年画托裱成精致的画片、册页或配轴装盒的轴画。总之,土生土长的武强年画,经过艺人的画、刻、印、裱后,更加古朴典雅,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民间的青睐。

武强年画的抢救和保护

在农耕社会中崛起的武强年画,在传承发展中不仅出现了许多有社会影响的年画专业村和年画作坊,而且为世人创作出了许多品位极高的年画作品;但是,由于水火灾害,日军侵华和“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尤其是现代化的跨越发展使农耕社会的解体,许多年画作坊倒闭,许多年画艺人改行,许多画版流失被毁。当年的南关画业一条街和周边的村庄,经营画业的作坊越来越少,把民间残存的画版和年画资料收存起来已是当务之急。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根,作为农耕文化杰出代表的武强年画,折射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族风情、道德伦理。因此,独具慧眼的武强人,尽管是国家级贫困县,财政开支一直十分紧张,但他们还是组织专门力量,投入必要的资金,不仅下大力抓了民间历代画版和年画资料的征集,而且于年在县城中心黄金地段毅然筹建全国第一家画业专题博物馆--武强年画博物馆。博物馆从年开馆之后,武强县以博物馆为依托,继续坚持不懈地抓了对历代武强年画古版和资料的征集,先后出现了许多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周窝乡大段庄村农民吴春沾是个武强年画迷,又是一个合家生产、经营武强年画的文化户,他除了把曾在“文革”中冒着挨批斗危险藏匿在风箱内的近百幅武强年画捐献给年画博物馆外,并把从民间征集到的《六美图》、《聚宝门神》、《河伯娶妇》等珍贵的武强年画提供给年画博物馆。年冬天,吴春沾还牵线搭桥,帮助博物馆从大段庄征集到一套13片双面的棚帘年画,粗布质底,彩绘着《空城计》、《铜雀台》、《大破孟州》、《公孙胜应七星聚义》等传统武强年画,专家鉴定为清代咸丰年间武强著名画师阎老墨的真迹,不仅填补了武强年画在品种上的空白,而且保存下了清代年画艺人的罕见真迹。年,武强年画博物馆郭书荣从武强南关挖掘出失传半个多世纪的“民间张搭”,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出了系列工艺品,其中“百变屏风”年河北省在京举办的“河北迎奥运旅游商品大赛”评比中荣获“银奖”。年1月6日,退休在天津教育系统,原籍是武强县周窝乡郭院村的贾世权老人兴致勃勃地来到武强年画博物馆,把一块清末民初的画版《榴开百子图》捐赠给博物馆。他家祖上曾开着一个“恒兴永”字号的年画作坊,并在县城内设有画店,业务十分红火,销路曾达江南。但日军侵华占领武强后,怀疑他家藏着八路军,开枪打死了他的姐姐,打断了他母亲的胳膊,用硫磺弹烧毁了他家的画店和满屋子的画版,爷爷被活活气死。他一家从此流落天津。贾世权老人回家探亲,看到博物馆内展出了几千件画版和年画资料,心情非常激动,他把寄存在姐姐家的唯一一块画版捐献给了武强年画博物馆。有许多珍贵的年画古版和年画资料都是年画传人或年画世家承担着方方面面的风险保存下来而捐献出来的。乔疃村年画传人韩志国,为免遭浩劫,把祖传画版铺盖在房顶上,后捐给了博物馆。杜林村“宜泰兴”画店的后人吴俊芳,主动把祖传的一批画版捐献给博物馆,其中《扛箱官》、《禁烟图》、《五老观太极》已成为武强年画中的孤本。杜林村年画老艺人吴湘连在战争年代把画版藏在炕洞内和夹壁墙内,使一批珍贵的祖传画版幸存下来,其中花鸟字对联“父子协力山成玉,兄弟同心土变金”,是用喜鹊衬以梅花,按笔画形态组成的,巧妙自然,乐趣无穷。据分析这是从唐代武则天太子升仙碑上的花鸟字演变而来,相传是明代古版,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术馆研究员李寸松先生到陕西神木考察,在那里了解到了清代的武强年画印画点,并征集到了山水窗花、戏画《金沙滩》、连环画《十二生肖图》、《八美图》、《钟馗》、《张天师》、《摇钱树》等50张武强年画,这些画在武强大都已绝版。年2月27日,李寸松先生把这批年画赠送给武强年画博物馆。这批年画,对武强曾在全国各地设有印画点和年画批发庄是一个很好的见证。由于武强年画产生于民间,创作于民间,服务于民间,深深地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所以许多年画世家和年画传人在时过境迁后仍对年画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他们不仅把祖传画版作为传家之宝千方百计地保存下来,而且还十分慷慨地捐献给年画博物馆。在众多年画艺人、年画世家和年画专家热情捐献珍贵画版和年画资料的同时,武强县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抢救活动。年10月11日,在年画之乡旧城村进行了一场冒雨抢救年画古版的壮举。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和各级领导及民间艺术专家,冒雨赶到周窝乡旧城村年画世家贾振邦的老宅前亲自谋划和指挥,由武强年画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和民艺专家们小心翼翼地发掘出秘藏在屋顶内的历代画版块。专家们鉴定,其中有民间国宝级文物13块。一次从民间抢救出这么多的祖传画版,而且有这么多的民间国宝级文物,这简直是一个石破天惊般的奇迹。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凤凰电视台等48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到现场进行实况采访和重点报道。围绕这次不寻常的民间文化遗产抢救活动,冯骥才出版了一本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著《武强秘藏古版发掘记》,中央电视台除发新闻外,还在《东方时空》中做了一期专题节目《老屋的秘密》。年11月30日,中国文联和中国民协在苏州相城举办的第八届文艺“山花奖”颁奖晚会上,播发了报道武强抢救武强年画的专题片,并授予贾振邦家唯一的一个奖项--“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贡献奖”。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亲自为贾振邦颁奖,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毕鑫铭现场对贾振邦进行了长时间的采访。年,全县抽调30多人的专业队伍,深入民间并赴北京、天津、山西、江苏、南京等地走访调查,广泛地征集散落在民间的历代年画古版和资料。在全国各地,由于彩凤、程敬云等县领导亲自带队先后征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新年画多件。年4月,当听说南京有个收藏家高建忠收藏着件明清时的珍贵年画后,县政府毅然投入50万元资金专程到南京把这批年画买回,经省民间文化工程专家组成员、河北师大教授魏立群、省民俗馆长常素霞、省美术出版社编审张春峰、衡水文化局副局长沈明杰等对这批年画进行鉴定,确定有国家二级文物件,三级文物件。武强人凭着对武强年画的执着追求,凭着对抢救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不懈拼搏,先后从民间征集到历代年画古版3多块(套),历代年画资料多件。在这些画版和年画资料中,经中央美院薄松年等专家鉴定,国家一级文物57件,二级文物件,三级文物件,有大部分资料尚未定级。征集的历代年画古版,不仅在数量上十分可观,而且在民间艺术角度上有许多是水平极高的珍品和孤本。如明代灯方画《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陶渊明爱菊》、《孟浩然踏雪寻梅》,是民间年画中不可多得的佳作,无论从刻版上,还是画面人物的构思上,在武强年画中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孟浩然踏雪寻梅》,用黑天衬出雪地,又在黑天上用阴刻透出白字,犹如天空中飞舞着雪花,这种黑白互补,阴阳互济的手法,充分体现了武强年画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

与时俱进中的武强年画

堪称农村乡土艺术奇葩的武强年画,在国家大力抢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中大展新姿,不仅在新形势下得到不断传承发展,而且在国内外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年12月,国家文化部命名武强县为“木版年画艺术之乡”。年武强年画博物馆被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年3月,27个国家的使馆人员及文化参赞到武强考察参观武强年画。年10月,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建院70周年之际,武强年画特邀进故宫展出1个多月。年,武强年画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定为“国家重点博物馆”、“河北省重点博物馆”。武强年画博物馆被旅游部门定为国家AA级旅游景点。近年来,武强年画博物馆接待许多国外知名人士和考察旅游者,奥地利著名画家燕珊女士三次到武强考察武强年画,她出版的美术集子《福》选用武强年画《赵州桥》做封面,寓意以古桥搭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武强年画还应邀先后到德国、法国、美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览、展销和进行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年,原武强年画博物馆馆长戚建民、副馆长王兴邦东渡日本,与日本美术界切磋年画技术,现场演讲武强年画艺术;年初,民间工艺美术大师马习钦随河北省民间艺术团到西班牙现场表演武强年画的绘、刻、印工艺,使国外人士大饱眼福;民间工艺美术家刘国胜到台湾参加“年民俗文化节”,进行武强年画展览、演示和讲课一个半月,台湾许多家媒体进行报道;年,民间工艺美术家康英勤到新加坡比利时参加《河北文化周》武强年画工艺展演,受到了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使土生土长的武强年画走出家乡的黄土地,以多种形式进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近年来,武强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武强年画艺术节和中国民间工艺美术17届年会。武强年画在国内外的声誉越来越高,年画之乡武强也正在成为中外游客的旅游新景。国内中央美院、清华大学美院、天津美院、北师大、燕山大学、河北大学美院等18所大专院校把武强年画博物馆作为实习基地和第二课堂。年,日本出版的《中国博物馆特辑》一书,把武强年画博物馆在被介绍的56个博物院内排在第13位。年10月26日,在贵阳召开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工作会议上,武强年画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十大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之一,七个专业试点第一名。年,武强年画被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年1月24日,国家邮政局发行武强年画特种邮票四枚,使武强年画成为国家名片。并于年2月12日至3月17日在中国博物馆展出,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和中宣部长刘云山、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等领导观看了武强年画展览和刻印工艺。武强开发的“民间张搭”系列产品,年12月参加了由国家发改委、监察部、文化部等九部委组织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乘改革开放的春风,在武强年画博物馆和武强年画社等龙头的带动下,民间涌现出了“德艺斋”、“武强画店”、“聚文堂”、“民艺苑”、“趣墨轩”、“秕谷堂”、“大千画社”等一大批研究、开发画业的新作坊,使武强年画进入万紫千红又一春的新境地。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武强年画博物馆,武强年画社和民间作坊相继开发出了武强木版年画挂历、画片、轴画、册页、鼻烟壶、彩盘、灯方画集等上百种年画工艺新产品,并和国家邮政部门共同推出了武强年画邮资信封、武强年画实贴信封、武强年画集邮册等,年1月24日国家邮政部还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了“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富贵花开”、“狮子滚绣球”四枚特种武强年画邮票。

武强年画邮票

天时、地利、人和,促进了武强年画在现代生活中的蓬勃发展。伴随着武强年画的发展,武强县还涌现出了贾凌奎、张春峰、路治国、王子学、戚建民、张长青等一大批武强年画专业画家,以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书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马习钦、河北工艺美术大师吴兴伟、路彩燕、河北工艺美术家康英勤、刘国胜等民间艺术家,使走出农耕社会的武强年画,在祖国文艺百花园中正焕发出新的芬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4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