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挂历 >> 挂历介绍 >> 老技艺变身新国潮

老技艺变身新国潮

哪里能治愈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41114/4517281.html

人民融媒体

-07-:13人民科技账号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努力推动传统工艺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近年来,有着中国特色的潮流文化热起来,“国潮”风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婺源甲路伞制作技艺、新余版画创作、吉州窑陶瓷烧制……今天,让我们跟随记者,去看传统老技艺在追寻“国潮”风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坚守与创新。——编者

  1逛一次吉州窑赏宋代美学

  □本报记者李歆

  近年来,随着《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艺术界“国潮”新作“破圈”,人们对“国潮”的追寻与思考逐渐发展到更宽领域与更深层次。吉州窑打造“宋朝美学小镇”,提供既能彰显文化底蕴又能匹配现代理念的“国潮”新业态,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结合上进行尝试和探索。

  纵观吉州窑文创产品开发与业态打造的全过程,处处彰显着对宋代美学传统的追寻与回归。从汇聚世界目光的龙窑柴烧节,到木叶天目盏的与时俱进,从宋代点茶、焚香等“宋四雅”体验,到制瓷、VR模拟考古等研学项目,本地特色传统文化内涵与当代创造性的交融,正在这里成为新的趋势。

  日前,记者借全省旅发大会在吉安召开的契机,来到吉州窑探访这座“宋朝美学小镇”。

  千年吉州窑历史上最为特殊的一页,是显著的“文化断代”现象。从晚唐时的兴起,到两宋时的极盛,再到元末的骤然断烧,吉州窑的经历十分特殊,以至于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客人将著名的木叶天目盏带至江西时,竟无人知晓其烧制方法。

  从年起,吉州窑的累累废址,不断吸引着各地的陶瓷专家来此研究探索。年,研究小组成功“复活”了木叶天目盏。吉州窑新生,开始与千年之前的宋朝直接对话。

  如今,吉州窑已建构起一整套完整的陶艺研学课程体系,游客至此可以体验学习不同环节的制瓷技法。同时,为适应新市场而改良的吉州窑陶瓷,也在器型、颜色、木叶类别等方面,进行了别出心裁的革新,并不断结合生活美学拓展到室内装饰、城建品质提升等领域。一番既能坚守传统又能推陈出新的“国潮”,正在这里形成。

  “在吉州窑产品与时俱进的同时,吉州窑景区这些年来也在探索属于自己的IP。现在,我们将‘宋朝美学小镇’作为景区的独特定位,开发出‘宋潮’系列新业态、新玩法,让景区不断贴近年轻人的审美追求。”吉州窑管委会主任刘德棋说。

  步入吉州窑“宋韵美学空间”,宋代山水造景的茶室首先映入眼帘,以吉州窑黑釉茶盏为载体,一场依照宋代技法进行的点茶活动正在开展。侧面的摄影空间内,修长的宋代诗词条幅从空中悬下,将可供游客书画的几案环绕其中。糕点、耳环、胸针等以“一片浪漫的叶子”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兼具现代美学与宋代风韵,引得年轻游客纷纷掏出手机拍照。

  “我们为游客提供宋服变装、宋风下午茶、宋代四雅体验等一系列沉浸式游览项目。从器具的摆放到桌席的设计,我们都尽可能复原宋代的形制,客人的服装也是严格还原宋代以纤细、淡雅为美的样式,给大家展示出一番纯粹的宋代美学。”宋韵美学空间负责人余霞玲介绍。

  数据显示,年以来,来吉州窑访古探幽的游客数量日渐增长,截至目前已达百余万人次。

  符合市场规律与文化本质的创新,正是吉州窑点燃“国潮”之火的最大动力。

  2选一幅版画装点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胡光华邹宇波

  艺术是能滋养人的——见到81岁的著名版画家陈祖煌时,我们对此深信不疑。老人皮肤光洁、声音洪亮、步伐矫健,双手柔软且有力量。

  “这是我正在创作的版画作品《黄洋界》,长宽分别是1.2米、1米,大概一个月可以完成。”在位于新余城区新苑社区一栋普通居民楼的创作室里,陈祖煌向我们介绍木刻版画作品的创作手法、艺术特点。挂在墙上的《黄洋界》已创作过半,山峦、钢枪、大炮、红军等画中元素生动传神,站在画前犹如置身硝烟弥漫的革命战场。

  陈祖煌是知名版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他告诉我们,江西版画曾经有过辉煌。然而,版画的创作时间长、可印刷复制,这些特点使它在传统艺术市场步履艰难,版画很难卖出价钱,从业人员数量也急剧减少。

  如何让版画艺术走出曲高和寡的状况,为更多人欣赏,并进入寻常百姓家庭,成为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陈祖煌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如果实现了这个目的,那版画艺术也就实现了长久繁荣。”

  徐英琪是陈祖煌的儿媳妇,也是新余祖煌雕塑艺术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她告诉我们,版画艺术的传承发展,需要着力解决人才和市场两个关键问题。

  多年来,陈祖煌非常重视并致力于版画人才的培养。年,新余版画名家工作室在他的领衔下成立,为全市版画创作者提供了集中创作、观摩和培训场地。他告诉我们,目前版画创作在我国处于低谷期,与人们的欣赏习惯、审美修养有很大关系,这需要从小培养。去年他开始在新余市长青小学开展版画进校园活动,每周利用两个下午时间,由他的学生去教孩子创作版画。“一个学期以来,我们有多名学生参与了版画技艺培训。”长青小学美术老师张宜辉说。今年春节,陈祖煌还与长青小学的学生一起举办了画展,并将展出的版画作品制作成精美挂历,这个特别的文创产品深受家长欢迎。

  对一直探索版画市场的徐英琪来说,如何用好陈祖煌这张全国版画艺术的“名片”,经营好版画市场,从而反哺版画创作,是她经常琢磨的事。虎年春节,由陈祖煌牵头创作了幅造型各异的彩色小虎头版画,深受年轻消费者喜欢,很快售罄。这让徐英琪深受启发。上色版画色彩炫丽、格调也高,完全可以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国潮”产品。下一步,她准备开发具有时尚元素的版画藏书票,还将根据年轻消费者需求开发含有新余文化元素、十二生肖等类型的版画文创产品。

  “在不断升温的‘国潮’消费背景下,版画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还是很有希望‘出圈’的。”徐英琪说,版画具有可复制的特性,装饰性也强,批量生产价格不贵,是可以让版画及文创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装点人们生活的。

  陈祖煌说,特别希望版画艺术能借助网络时代、“国潮”东风走得更好。他希望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形成版画产业发展合力,让新余成为知名的版画艺术创意产业基地。

  3撑一把油纸伞看烟雨江南

  □本报记者余燕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的这首《雨巷》,让油纸伞伴着江南的杏花烟雨,定格在人们的美好记忆里。

  而说到油纸伞,就不得不提起婺源甲路伞。它有“甲路纸伞甲天下”的美誉。早年更有民谣唱道:“景德镇的瓷器,甲路的伞,杭州的丝绸不用拣。”

  一根竹、一把刀、一张纸、一根线……几百年来,甲路村一代又一代的工匠坚守着严苛的流程,默默捍卫着甲路伞的品质和口碑。近日,记者在位于婺源县赋春镇的甲路伞公司车间看到,几位手艺人正忙着绕伞圈,只见手指翻动、穿针引线……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做一把合格的甲路伞,需要多道工序,包括锯竹、刨青、削骨、装柄、装键、裱伞、绘画、收卷、上油、套把、结顶等。”抚摸着一把刚刚完工的成品伞,今年63岁的戴根盛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高峰期公司一年制作销售了70万把甲路伞,营收额达0余万元。为让这门技艺在传承中不断焕发新的活力,戴根盛专门打造了一个集展览、研学于一体的甲路伞体验馆。每逢节假日,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自己动手画伞面、观摩老师傅操作,实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要想长盛不衰,必须与时俱进。近年来,互联网经济方兴未艾,消费需求迭代升级,如何让古老非遗以轻盈灵动的姿态走进年轻人的世界,成为关键。

  甲路伞公司通过工艺创新、文创开发和电商营销等方式,全力让传统非遗技艺“出圈”。

  针对过去油纸伞不耐用、刷的桐油有刺激性气味等问题,戴根盛带领公司研发了印花布伞、绸伞和纱布伞等各类材质的手工伞,具备耐水、耐腐蚀、韧性强等优点,让甲路伞不仅好看好用,更契合了年轻消费者的审美。在伞头的用材方面,推出竹鞭、木头和瓷器等不同品种,满足客户的多元需求。

  除了传承创新工艺技艺,公司推陈出新,不断开拓文创业务,将传统文化融入新潮。与江右贡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陶卫华跨界合作的“兰竹”绣面甲路伞,匠心独具、精巧雅致,既有颜值又有文化底蕴,让人爱不释手。依托婺源良好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影视基地人脉,根据舞美道具等不同需求,公司开发出小不盈尺、大如华盖的十几个系列产品,先后为《有一种爱叫放手》等影视剧提供定制伞。结合红色文化、廉洁文化和文旅元素等主题,先后设计制作长征精神、蝶意睡莲、最美乌镇、有福之州、婺源风光等系列文创产品,推向市场后受到年轻消费者喜爱。

  年春晚舞台上,伴随着《茉莉花》这首耳熟能详的音乐,22名婀娜多姿的舞者,手持富有中国韵味的甲路伞,将传统文化元素完美融入舞蹈中。“这是我们为歌舞团定制的《茉莉花》舞蹈系列用伞。因设计精巧、造型独特,甲路伞先后两次登上春晚舞台。”戴根盛自豪地说。

  年,戴根盛带着甲路伞漂洋过海,作为中国文化符号之一亮相意大利米兰世博会,得到参展观众的赞许,并与时尚品牌GUCCI结缘。年,公司和GUCCI品牌合作开发了秋季新品油纸伞,中国传统工艺与欧洲时尚文化融合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让这款产品散发出独特魅力,获得时尚界人士的喜爱,一时间“一伞难求”。

  目前,婺源甲路纸伞制作技艺、绿茶制作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纷纷“触电触网”,将部分重点转移到搭建线上营销渠道上。如今,这些非遗产品通过各类电商平台,被越来越多人欣赏和购买,非遗好物正在“出圈”。

  传统文化潮流表达

  □张衍

  守正不守旧,创新不忘本。守正与创新始终是传统技艺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话题。

  “传统”与“现代”,乍一听似乎是两个极端。其实,只要传统技艺走进年轻人的生活,就像鱼儿回到水里,不愁没有活路。近年来,婺源甲路伞与潮流时尚文化融合,开发了新品油纸伞,口碑、销量双丰收;新余版画推出造型各异的彩色小虎头版画,深受年轻消费者喜欢;吉州窑开发出“宋潮”系列新业态、新玩法,市场反响热烈……那个热闹劲、烟火气、文化味,让人感慨万千。

  “国”是老手艺的魂,“潮”是“不安分的心”。在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的当下,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消费需求,让创意引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得有慧眼巧手。精准识变,科学应变,以变应变,或用沉浸式体验让他们体悟其博大精深,或用参与式制作让他们回味其奥妙无穷,或用独特的产品让他们感觉到与众不同……这都需要以“守正”接续传统的“脉”,以“创新”书写与时俱进的“魂”。

  传统文化,潮流表达。守正创新,让老技艺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让更多人把老技艺带回家,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4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