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门帘(漫画)喻萍/作对于住在普通四合院里的百姓来说,立夏这一日,便开始换窗纱、搭天棚了。清代竹枝词中说:“绿槐荫院柳绵空,官宅民宅约略同。尽揭疏棂糊冷布,更围高屋搭凉棚。”这里所说的“搭凉棚”,便是所谓老北京四合院讲究的“天棚鱼缸石榴树”老三样中的“天棚”。这里所说的“糊冷布”,就是要在各家的窗户前安上新的纱帘。在没有空调的年代,凉棚和帘子是度过炎热夏天的必备用品。不过,能搭得起凉棚的,得是有钱的人家。清同治年间《都门杂咏》有诗专门写道:“深深画阁晓钟传,午院榴花红欲燃。搭得天棚如此阔,不知债负几多钱。”说的便是少钱的人家搭这样的凉棚是要负债的。对于一般人家,帘子比凉棚实惠。即使再贫寒的人家,可以不搭凉棚,为透风和防蚊虫,窗帘和门帘,哪怕只是用便宜的冷布糊的和用秫秸编的,也是要准备的。不管什么样的帘子,各家门前必有帘子。这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上世纪80至90年代。那时,不少人家不再用秫秸了,改用塑料线绳和玻璃珠子穿成珠串,编成帘子;还有用印有电影明星或风光照片的旧挂历,捻成一小截一小截,就像炮仗里的小鞭差不多大小,用线穿起来,挂历的彩色变成了印象派的斑驳点彩,很是流行了一阵。当然,这是只有住四合院或大杂院才有的风景,人们搬进楼房里,这样的帘子渐渐被淘汰在历史的记忆里了。记得当年在天坛东门南边新建的一片简易楼里,还曾见过有人家挂这样的帘子,风摆悠悠的样子,多少还有点儿老北京的旧日风情。如今,这一带早已变了模样,时代的变化,帘子只是其注脚之一。肖复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6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