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森寂寞楼台写修为雪绒花原创文学

寂寞楼台写修为

——闲话袁文

文/曹森

有时候细想,文学不如书画摄影以及音乐等,因为前者是人学,后者是艺术,尽管都要归结到人,但所行的路数不一样。前者是循序渐进,后者只展示一段截屏。也就是说,写家非要走到人物的肠肠肚肚里去,看到人家的骨头里去才算齐活,而书画与摄影让读者阅到的,都是最直观的一瞥,爱笔走龙蛇,爱高山巍峻,江河奔腾,还是山水雄浑,草木葳蕤,即使是直接表现人物,也只是两者之间最精妙的心灵搭接,大片的留白任你随意去想。

固然,书画有其更深的一筹,及作者的人文思想,艺术内涵。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音乐书画之艺,方技博弈之巧”(《隶释.汉张平子碑》),均融入了浓烈的情感和技艺内容。

看来袁文还是聪明,他选择了书画,而且是年过半百才正式步入画坊。说袁文聪明并非一句玩笑话,除了不聪明焉能为之此高人之艺之外,另一个重要的理由要追溯到七八年前,那时候他开着一家规模不大却生意红火的装潢铺子。我因工作的关系不断找他帮忙,一是他这人实诚,无论对人对事从不瞒谎,二是业务水准的确高人一截,东西做出来一般挑不出什么毛病,所以我们也就一直走得很对劲儿。

可是忽然有一日,他找到我说他不干了。我问为什么,他说他要出去再学点东西,铺子就留给家里亲戚了。

学点东西。还学什么?真是艺无止境!在我们这个文化大县里,当时有一句话叫“世界剪纸看中国,中国剪纸看蔚县”。也就是说,被称作阴刻染色的“蔚县剪纸”独树一帜,享誉中外,已经成了当地的重要产业之一。而在年少时期就耳濡目染这门精工绝技的袁文,在他的不惑之年又把这门家乡的传统技艺传承发展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年的国庆前夕,由他设计制作的一副剪纸,作为国礼,由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亲手赠与当时的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同在现场献艺的袁文百感交集:蔚县剪纸,人民大会堂,世界两大国家的领导人,国礼……这些个词汇短语刹那间涌入耳鼓,飞入心田,这是家乡人民的福音,这是一个寒门学子的骄傲!

这个令人振奋的金秋之后,是他同样难以忘怀的红色之旅。因为那幅国礼的作品开启了他作为炎黄之子的责任和使命。他给自己的这种新作品的样式取了一个颇为专业的名词,叫“叠彩光影剪纸”,其工艺已经不是简单的平面感觉,他运用“三基色”还原理论,层添多色彩叠加,使其产生多色立体具有空间开放的表现效果。那国礼是运用这种工艺制作的俄总统本人的肖像,梅德韦杰夫见了分外的开心。于是,以人物肖像发展的蔚县“叠彩光影剪纸”便成为一个新的思路,袁文自是成了一位“大忙人”。他进京上卫,赴西柏坡,到遵义,他把开国领袖、民族英雄们的肖像一一呈上,以示敬仰情怀。

上天注定他是一个要闹出大动静的人。一个马不停蹄的冬天还未过去,来年的新春挂历上又留下了他创造历史的一笔,那是年的春晚舞台台口,镶挂着一幅大红的蔚县剪纸作为衬景——袁文,又一次把家乡的民间艺术带到最高端的舞台。

当年担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美术总设计师的陈岩,承担了这年春晚的舞美总监,他坚持把中国传统美学的元素注入自己的作品之中,而支撑他的创作理念的具象就是饱蘸着浓浓年味的巨幅剪纸,而袁文则是受邀这一设计的唯一民间艺人。除夕之夜,时针走过,大幕徐启,那红彤彤的剪纸镶嵌在台口,由远及近映入亿万观众的眼帘,浓浓的年味直撞眼球。事后多少人在评在赞,此举不但开创了春晚首次聘请民间艺人进入舞美设计团队的先河,而且也开启了以剪纸作为传统艺术的象征进行抽象解读,使民间艺术进入现代舞台同时产生立体效果的3D时代。

因了思想和艺术的造诣,那时候的袁文,该是这个千年古城的名人了,何况这个县域之内的经济也正在鼎盛时期,发达的煤炭业给下游提供了丰富的产业可能,而且干什么都能过得去,像袁文那样的装潢和文化快印一类的铺子,都也收入不菲。在人们每夜晚数钱数得十分开心的日子里,这位贤弟却忽然罢手,头也不回的携夫人进了京城。

家乡有句老话,叫三十不学艺,四十不改行。意思是人过而立之后,就很难再去学一门手艺或者转行学新的手艺。因为这个时候,基本上都是家有牵绊,对自己的心力和精力都会是一个考验。袁文那年五十岁了,五十岁的他重新学起了国画。

尽管他有过较为扎实的绘画基础,但一直都是以剪纸设计为主要文本的,离中国画的理论与实践有着不小的距离。即便如此,倔强的袁文还是踏上了这艰辛的路程。好在他资聪勤学,以苦为乐,他要为自己的选择做主,要给弱冠时期的初心着上最美丽的色彩,画上最舒畅的结局。他何尝忘却过,从二十岁到县文化馆绘画培训班学习开始,他就在心底埋下了一颗种子,那种子经过漫长的母体孕养,如今该着问世了。

袁文是带着妻子进京的,当时我没怎么在意他的这个举动,还以为是夫人临时去一段日子帮着他安顿一下生活起居。没成想,他一别六七年,两个人从来都没有分开过。后来才知道,他是带了一个病号去上学的。当时妻子小脑梗死已有数年,头疼起来经常不能自已。就这样,袁文一边求学一边照顾病人,却也是真正地难为他了。

看来袁文学画首先是从学做人开始的,自己有多大的难处从不低头服软,而对身边的人概来温暖如春。一位名叫彭素杰的文学和书画爱好者久仰其名,在一次活动中偶然相遇。彭大胆地表示了想和袁文学画的想法,而终日忙碌的袁文却并无推辞,一笑承收。“我不懂专业知识,跌跌撞撞地去爱,我知道我是迷茫的,但也是走不出这种爱好的,然后我把几幅画打开来让袁老师看,他讲运色,构图,气脉,虚实,讲造型的夸张和取舍……”性格开朗的彭素杰喋喋不休的表示着自己的感动。在央美高研班,袁文与二十多位学友都亲如兄弟,自己已是十分窘迫的生活状况了,但他从不言声,还不断地做些班务上的事情,并且兼任着同学会的副主席和秘书长。他的好友李宽曾说过,“了解袁文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敏于行而呐于言,始终默默无闻地做着自己该要做得事情,也常常为大伙儿的事情忙碌辛苦,却从来不作声张”。几年来,他夫妻居无定所,先后在燕郊、宋庄几处租房,并因琐事经常穿梭于蔚县和北京。同时,他的一双儿女正在读本读博,他要不断供需鞭策,一介书生硬是历练成了一条好汉。

他始终乐观着。就像毕生困顿的梵高说过的: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袁文早就记住了那位画界大师的名言。他把人生的一切受用权做不以为然,只为内心这团火焰熊熊地燃烧。火焰霹剥响过之后,是心志的更加辽阔高远,是对初心的回馈与抚慰。直到有一天,他铺开三尺绫萱,挥毫抒怀,只见凝眉注目,草隶飞扬,潇潇洒洒地书下来一幅墨宝:寂寞楼台清静无为。

好一副大境界。

——是的,无论清静还是清净,无论无为还是无欲,并非心灵真正的虚寂,而是复返天道自然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更广阔的世界里,寻求生命作为的存在。这些思想印痕,从他的书画质地里,我们可以看得到。

自从京师学艺之后,他的笔墨功夫着实了得。在最近一家文化单位的平台里,我看到了介绍袁文近作的一组书画作品,立刻感到似有一种力透纸背的春风扑面而来。无论是江南入蜀,还是北国卧雪;无论是千年溪流,还是万仞高山;无论是丛林写鹿,还是家乡画堡,都会使读者在第一时间里,感受到一种厚重的清新。《雪融时节》该是其中的一个例证。久居塞外的袁文,自幼熟谙了蔚州南北两山的森林积雪,远山近黛,树种树形,包括雪照冬阳的光晕,春暖雪融的等待。这一切,早已深深积淀在画家的血脉中。你看他笔下那白桦林的姿态,有点曲柯却是尚直昂扬。脚下未开化的冬雪尽管突兀眼底,却终挡不住葱葱的幼松拔节向上。远视峰峦,风云俯瞰,雪裹山脊,但也是无奈春的归来。此外,无论是茫茫雪林前期盼的小鹿,还是“雪域圣境”中的骆驼,抑或是《立春》中那满是精灵的写意,袁文都把自己的心思寄托在自然与生命的内容中去了。用山水画的行家话说,其中的意境、格调与气韵,全是作者自我修为的写照,人之性情的张扬。

不敢说袁文已经修成正果了,但在文化大县的蔚州,他从家乡传统文化起步,把清新灵动的剪纸做到高端极致,又从国画中汲取营养沉淀自己的思想内涵,以致最终进入中国美术界的最高殿堂,并不断有新作频频入选全国美展书展,作为同城老友,本该为他举杯一贺的。

作者简介:

曹森,男,河北省蔚县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协理事,河北作协及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以散文、报告文学为主,著有散文集《瘦石集》、《情撼蔚州》,中、长篇小说《临界》、《病房》等。《小岛》、《回家》、《母亲是山地的一株垂柳》、《家乡暖泉如周庄》、《骡子哥们儿下井去》等篇什产生广泛影响。作品入选22种文集,有的进入中、高等教辅读物,多次获奖;荣获“首届全国煤炭系统‘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等殊荣。现系《散文选刊》、《散文百家》、《海外文摘.文学版》及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签约作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4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