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才华横溢、气质出众的女性典范,勇于追求梦想,从浙江到上海到北京,三度改写命运。她曾连续13年主持春晚,连续8年被评为“央视十佳主持人”,连续7年位列央视挂历女主持人前三,是名副其实的“央视一姐”。年,她主持《中国诗词大会》,凭借深厚的古典诗词功底惊艳四座。年,她制作并主持《朗读者》再度爆红。相信我不说,大家都能猜到她是谁了?没错,她就是董卿。《董卿:在时光中优雅盛开》这本书记录了董卿的成长历程、奋斗之路和蜕变密码,用感性温暖的文字将董卿从平凡到卓越的人生经历娓娓道来。董卿丰富的人生阅历成为很多女性学习的对象,但鲜有人知道她成功的背后,是父亲的严格要求和母亲温婉教育铸就的。从她的成长经历中,我们能切实体会到什么才是对女儿真正的富养?
01寒门父亲逆袭,对女儿严格要求
董卿的父亲出生农村,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庭条件很艰苦。为了赚取学费补贴家用,董卿的父亲在上学前都要先到池塘里抓鱼、抓虾,然后跟着母亲去集市上把鱼虾卖掉,再去上学。生活的贫苦没有使他低头,相反,他渴望跳出寒门改变命运,所以在学习上异常用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为了考上复旦大学新闻系,没有人知道他付出了多少汗水,但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刻,他仿佛能听到命运之轮转动的声音,那个声音清晰地告诉他这辈子都不需要再过抓鱼和抓虾的日子了。董卿的父亲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应了那句话“人活着,就要自己成全自己。”年,董卿出生于上海,有人说“董卿”这个名字取得好,不仅朗朗上口,而且还有“美人如玉剑如虹”的侠气。这个名字也寄予了父母对她的期望和祝福,“愿董家小女,得卿相之才”。名字,是父母为她的命运之书写下的第一笔。在董卿的印象中,父亲是个不折不扣的严父,她曾说:“我的父亲对我,真的特别、特别、特别严苛。”董卿小时候喜欢看连环画,但父亲告诉她只看故事意义不大,要看就把里面的成语一并抄下来,而且她最怕和父亲一起吃饭,因为父亲喜欢唠叨,经常说她这个怎样,那个怎样,惹得董卿时常边吃边哭。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给她布置的任务也越来越多,首先是背诵古诗词,这为她后来主持《诗词大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人们看到这个舞台几乎是为她量身定制的一样。除了背诵诗词,父亲还会让她承担家务,当她还没有水池高的时候,父亲就让她开始洗碗,希望从小培养她勤劳的品质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中学后,父亲又让她去勤工俭学。因此,十几岁时的董卿做过播音员、营业员,还打过各种零工。同时,父亲还让董卿练习长跑,从小学开始,她每天都要去学校的操场上跑上一千米,不管寒暑父亲都会在黎明时分叫她起床跑步。董卿说:“我的父亲骨子里认为一定要勤奋,要刻苦才能改变命运,这是他的人生信条,这种人生观深深地影响了我,他让我从小做家务,要读书,要练习长跑,要锻炼我所有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多年后,当董卿终于成为央视舞台上万众瞩目的主持人后,她在访谈中提及父亲的严苛与爱,感动得泣不成声,并对父亲的教育方式表示认可。02温柔的母亲,浇灌阅读的种子
曾经有人问董卿,如果只能带三件东西去荒岛生存,她会带什么?董卿回答:“书、种子、恋人。”董卿将书排在了第一位,可见书对她的重大意义,她曾经说:“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因此,即使成年后工作再忙,她每天都会抽出一小时来阅读。她的阅读习惯是在童年时期养成的,阅读之路的领路人就是她的母亲。母亲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是一名高中老师,个性温雅慈和,与董卿父亲的清正严明形成互补。在董卿小时候,每到寒暑假,母亲都会给她列书单,选的都是经典读物,如《红楼梦》《基督山伯爵》《茶花女》等。当董卿读完后,母亲还会让她罗列书中的人物关系,董卿的记性很好,每次都能对答如流且见解独到,让母亲很是欣慰。年复一年的阅读,当习惯变成了爱好,董卿在书香的浸染中成为了气质脱俗、文思敏捷又荣辱不惊的才情女子。毛姆说:“读书,就是给自己构建一座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三毛认为:“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读书,让董卿遇见了更好的自己。读过的书让她变得淡定从容,也让她在诸多场合表现得异常出色。03与难过的青春和解,与严苛的父亲握手言和
麦家曾在《朗读者》节目中谈起他和父亲的爱恨情仇,也讲到了自己儿子青春期的冷漠和叛逆,因此他得出这样的结论:“我觉得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的青春期是难过的,这是一个生命现象。”对董卿而言,虽然她没有经历过特别叛逆的青春,但在上大学之前,她和父亲的关系并不融洽。她说:“从骨子里,我和父亲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董卿的个性和父亲相似都十分得倔强。这种倔强到了青春期,就成了一场针尖对麦芒的持久战。在她的印象中,无论自己做得多好父亲似乎总不满意,在她小时候,父亲禁止她穿花花绿绿的衣服,还不让母亲给她做新衣服。父亲觉得女孩子不能把过多的心思花在穿衣打扮上,自然也不允许她多照镜子,否则就会严厉呵斥她:“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你每天花在照镜子上的时间还不如多看书。”这一切都让幼年时期的董卿非常自卑。然而,倔强的董卿也不是逆来顺受,她敢于和父亲叫板。有次父亲生气时指着她大声叫喊:“你是我释放出来的魔鬼吗?”她与父亲的关系真正缓和是在离家去杭州上大学,那天,父亲帮她一起收拾完床铺后要离开了,董卿看到父亲的眼神没有了往日的犀利而显露出依依不舍,甚至是泪眼婆娑的感觉。在她大一放假回家后的一天,父亲提议一家人去餐馆吃饭,吃到一半时,父亲突然端起酒杯对董卿说:“我跟你道个歉,这么多年,我对你的很多方式不对,你别往心里去。”那顿饭,从不喝酒的董卿和父亲一起喝光了一瓶白酒。董卿后来想起这件事,泪光闪烁,微笑地说:“理解了,也和解了。”那一段青春时光,那一段互相不理解的岁月,终于可以握手言和了。04结语
虽然,在董卿的年少时光,父亲一直对她从严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父亲对她的爱不亚于她的母亲,只是父爱的表达方式不似母爱那般慈祥温和,涓涓细流。在很多人看来,父亲严苛的教育方式更适用于儿子,因为很多人一直倡导“儿子要穷养,女儿要富养”。但事实上对女儿真正的富养,并不是物质上的有求必应,而是精神上的磨砺与锻造,是赋予她一种掌控命运的能力。因为,唯有精神的财富才是永不贬值的无价珍宝,才是父母给予女儿最好的礼物。文/紫竹凌:多平台签约作者,自由撰稿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