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丨上海有腔调
软软奶香,数着吃完,你也用糖纸做过书签吗?
你也用牙膏皮换过麦芽糖吗?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拥有最多的老品牌。
上海品牌见证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也影响了上海人的生活。
上海书写的民族工业史,
亦是几代上海人的成长别史。
▼
那时,“上只角”“下只角”都为一种新的生活鼓动着▼
“喫”是一件大事体
所有的记忆中,
味觉记忆最牢靠。
正广和汽水
热天里撬开一瓶“荷兰水”,挨着烟纸店冰柜,吞掉玻璃瓶口冒出的气泡,咕噜咕噜喝下大半瓶。
早前,上海宁的理想夏天离不开正广和。柠檬水、鲜橘水、盐汽水、莱蒙……都来自正广和汽水厂,这家国内最早、最大的专业饮料厂,流行了一个多世纪。
那时的爆款还有软包装的红宝桔子汁,喝完,吹鼓盒子,一脚踩扁,等于放个欢乐的炮仗,可惜停厂了。四洲品牌的粒粒橙汁,宴席名牌,现在还有得买。
光明牌盐水棒冰
消夏,大人喝力波啤酒,小孩最爱棒冰、冰砖和雪糕,都是不次于井水西瓜的享受。
“棒冰吃伐,雪糕棒冰”,午后困醒正是三点,弄口小贩吆喝传来,三夹板木箱,敲得响,不多时围来一圈小囡。冷饮里棒冰最实惠,吃盐水棒冰,认准益民食品一厂的光明牌,粗看包装是辨不清的。紫雪糕价高些,吃完棒头不舍得扔,做个小笼也好耍。
冰砖也是光明牌的,奶味浓郁的冰砖里兑点浓缩饮料,另一种小乐惠。再高级点就要到四马路(今福州路)的冰室去,上世纪九十年代冰室渐渐萧条了,但光明牌盐水棒冰和冰砖始终没离开过上海的夏天。
光明牌牛奶
若倒回个二十年,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奶品供应是不敢想的事体。
上海的牛奶生产史,始于鸦片战争后开埠时,洋人引进法国奶牛。牛奶在上个世纪,属于较高档的营养品,很长一段时间里定额限对象,划区供应,凭票购买。80年代才渐渐送货上门。那时,每个居委会有取奶点,定时开放,凭牛奶月卡领奶,取一日,便戳个日子格。
也可以付钱叫人送奶,门上钉个奶箱,配两把钥匙,一把自留,另一把给送奶工。
小辰光,天蒙蒙亮,姆妈从印有光明牌字样的奶箱里,取出玻璃瓶装的牛奶,倒在铝奶锅里煮,满弄堂飘香。趁姆妈不留意,舔净厚纸膜上凝结的奶油,味道比鲜奶还足。
泰康牛奶饼干
小囡困午觉醒来是要吃牛奶饼干泡牛奶的,到上幼儿园就备个饼干桶,放一周的吃食。
牛奶饼干,数泰康产的奶味浓。泰康厂始于年,是做南北货的万康和做百货食品的华德泰合作建的,因此得名。迁入上海,解放后成为上海规模最大的饼干生产企业。
当年,泰康金鸡牌万年青也是响当当的,现在上淘宝还买得上。
梅林听头
罐头是舶来品,年英国人把罐头带来上海。民族企业泰康,率先打破了洋罐头垄断市场的局面。自此沪上罐头厂林立,远销海外,最有名的当属梅林。
梅林的午餐肉,高档商品,家里招呼客人,来不及煮肉菜,开一听,裹了鸡蛋面粉糊煎炸,金黄酥脆,蘸辣酱油,极美。
此外听头的种类还有:番茄沙司、凤尾鱼、四鲜烤麸、茄汁黄豆……
一个家的细部
老品牌样样耐用不搞虚头,
藏着做人家的智慧。
永字牌热水袋
矛盾在《上海大年夜》里写的热水汀不是家家都有,没有空调和取暖器的日子里,上海人取暖靠热水袋捂手,铜汤婆子焐脚,夜寒如露宿,早困觉早焐被。
永字牌热水袋,如其名,几十年冬天下来,缝制的布套磨破了,竟还不坏。到今日,还能暖肚子暖手。服帖的舒坦劲,不会被淘汰。
回力牌球鞋双钱牌套鞋
上世纪80年代,回力鞋是潮人标志。但再潮的鞋子,雨天还是套鞋管用,弗是?
那时拥有回力球鞋,成天供着擦拭,看场合的份量穿。遇上雨天,套鞋合用。双钱牌套鞋,是一代人的回忆,大人穿套鞋避让水塘不及,小孩却像获得了军舰,偏要往里趟水花,小孩是听不得大人劝的。
细想来,新世纪初套鞋便渐渐淡出了雨天的风景线,除了车间市场,不见人穿。回力重整后,近几年以经典的姿态又一次回到年轻人的视野。
华丰搪瓷
过去,家家都有搪瓷家什。结婚时,红色搪瓷套件,叫小配套。
上海是中国搪瓷厂的创设地,解放后上海有七家搪瓷厂,七厂华丰最有名。他们将搪瓷厂开往各地,援助全国开启搪瓷时代。
搪瓷面盆、痰盂多绘牡丹等花卉图样,美观耐用,不褪色摔不坏,搪瓷锅炖汤隔夜也不变味。小辰光,爸爸喝茶的搪瓷杯还印有厂名、工号,纪念意义非凡。
年,久新搪瓷厂停厂,轰轰烈烈搪瓷时代结束了。
民光床单
说民光床单是国民床单,一点不过。
花团锦簇的图样衬着嫩粉的、天蓝的、鹅黄的色彩,这床单说不定你家床上还铺着呢。
民光床单厂,前身是年创办的民光织物社。上海人的嫁妆里少不了民光床单,是要在商场专柜排队买的紧俏货。全棉质地光洁柔软,用到现在,才有些泛白,洗干净依旧妥帖,现在号称几支几支的货,比不上。
双鱼手绢
系在小囡领口,用来擦污的手绢,上海人叫“绢头”。
老上海,男女老少都用,《上海滩》里的周润发,也要掏出来拭口鼻的。
上海手帕一厂产的双鱼绢头,年轻人用它包早饭,老年人用它包零钱,女孩们箍在头发上,是爱美的时尚。现在上海少见了,兜里揣的多是手帕纸,可惜了环保又雅致的绢头。
百雀羚和双妹牌雪花膏
上海开埠后,职业女性人数全国翘楚,美国旁氏等洋药膏是上海女性一笔昂贵的花头。
20世纪初,上海本土厂家效仿生产洋药膏。广生行(今上海家化)的双妹牌雪花膏、百雀羚、柠檬霜、美加净面霜次第面世。
最早雪花膏仿旁氏,绿盖白瓷身的包装,后推出更节俭的简易包装,如铁盒装,分大盒、中盒、迷你盒。还有大瓶零拷的,价格更实惠,自带瓶子,到烟纸店,用木或竹制的长条片刮取。
雪花膏春夏用,秋冬用肥润的冷霜或百雀羚。姆妈上班前,揩把热水,搽上一层,皮肤细体光泽,香气扑人,亭子间都衬得温馨。
东方巴黎潮流生活
大件物什关乎生活质量,
追求高标准谁能比得了上海宁。
三转一响
蝴蝶牌缝纫机、永久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红灯牌收音机,凑齐“三转一响”,打下一份家业,只差登记结婚。
七十年代,买缝纫机凭票,单位都先紧着要结婚的青年。自行车比缝纫机还紧缺,结婚时亮出一辆,永久牌或凤凰牌,出尽风头,顶吃香。
结婚时买表,筹备工作也会考虑买表,男青年戴上海手表厂产的上海牌,女青年更亲睐上海手表二厂的宝石花牌,结婚了再办台三五牌台钟,放五斗橱上,可以用一辈子。
红灯牌收音机,牌子喜庆,结婚适用。八十年代初,家电走私盛起,改换进口收录机,喇叭里,邓丽君唱着《甜蜜蜜》千回百转,又是一代人的回忆。
飞跃电视
改革开放期初,上海家电市场本土品牌居多。9寸的飞跃电视也要花掉大几百块。
弄堂公共的12寸的电视机,前面摆着一排排板凳,一播节目,人轧满里外三层,别说图像了,连声音也听不见。家里有一台电视机,交关得意,趁爸妈上班,偷偷打开,电视机看热乎了,瞒不住,免不了一顿训。
后来,市场进了夏普、索尼……沪产电视机已经满足不了高标准的上海人了。
这座城市的特性,不在其经济中心的地位,而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居民,记忆深处翻腾的影像的总和:
弄堂口烟纸店里零拷的各种日用品;
晾满衣物的弄堂里飘着固本肥皂的气味;
集齐的《水浒传》一百零八将香烟牌子;
包书皮顶好的大开汽车美女挂历纸;
孵混堂时吃过的天津青萝卜、檀香橄榄;
合家肖照时师傅“坐好,笑一笑”的招呼;
……
怀旧,是怀念那段随着一个个上海品牌出现、消失或转型,不再回头的激情岁月。
应当怀旧,上海的新底下铺陈着大片的旧,上海的根在那里,不能忘。
原标题:《陪伴几代上海人的上海品牌,你还记得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