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dbfzl/250316/m8vbbgh.html
之一
元旦前夕收到早先工作时的同事小应姑娘寄来的新年台历两本,非常高兴;当即便用快件转赠了一本给我敬重的曾担任过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的金实秋先生,意在与好友分享这本美轮美奂的艺术精品。
这本新年台历由新华文投和江南时报社出品,其艺术价值在于12个月的日历上方,连同封面在内,是13幅由新华日报社珍藏的国内知名艺术家创作于不同年代的艺术精品。包括李可染、孙晓云、李啸的书法,陈超的木刻,卢星堂、魏紫熙、潘觐缋、田原、黄养辉、吴冠中、董欣宾、刘海粟,李亚等九位画家的画作。这些作品有一部分是艺术家们在年为纪念新华日报在南京出版40周年而创作的,还有些是年为纪念新华日报创刊70周年而创作的。这是新华日报的光荣,也是新华日报不同年代的领导对文化艺术及其价值的一种珍视与致敬。
网络时代,纸质的东西一定程度地受到了冷落,但真正的艺术品永远都会有被保存、收藏和欣赏的价值。这本台历的策划与选编者对艺术珍品所持的尊重,以及在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上所表现出的独到的眼光,均令我为之折服。
之二
昨日由乡间回宁,收到好友、花鸟画家唐洁寄来的由她亲手绘制的表现主题为荷花的新年挂历一帧。印象中,收到这样的迎新礼物,至少已在五年以上了。
时间近乎飞一般地行走,世事之变化令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总认为自己是赶不上趟了。就像送挂历(台历)这样的事,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那绝对算得上一种时髦。用它作为礼物馈送亲友,一是拿得出手,二是别人也稀罕,会很恭敬地挂上墙或摆放在房间桌子上的醒目处。那些年我在一家出版社工作,社里不出挂历,每至岁末,会通过特别有路子的朋友出去讨要,弄到几本后便盘算该送给哪几个心里摆得上位置的人。
并没有多久,也不知从何时开始,有助于让人们记住日子同时也起到美化居所作用的挂历(或台历),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手机和网络把太多生活中原本一些寄托情感的方式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统统摧毁了。我的这位画家朋友在这个意义上可称之为逆潮流而动的人。她偏这么做,她愿以这样看似不大的物件表明她的生活态度;更重要的是,她以自己的心血赋予了这件礼品的不可复制性。她画的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她从年轻时代便画荷花,画了有不少年,并以此而立足画坛,为人称道。她让荷花有了独一无二的色泽与风骨,画面以外给观者留出了较多的想象空间。
我还注意到她将这幅作品寄发时的一组慢镜头:她要四下里去寻一张合适的包装纸和一只尺寸大小相宜的拎袋,最外面才是快递公司统一的包装袋。这些年我每年收到唐洁寄来的挂历时,都有这样的感觉:她做事情认真、细心,不求速度,她善于把生活的节奏调成与自己的心思、愿望相匹配。她的从容不仅表现在她的画笔上,也自然流露在哪怕是为挂历装包这样的细节里。
年新年台历
编辑:张姣姣邓雯婷
审核:侯力明张东海
终审:管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