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边走边画,走过40国,画过数百个建筑

怎么能确诊白癜风 http://m.39.net/pf/a_5964818.html

:梁励韵,熟悉的朋友都爱叫她“Lily姐”。对于Lily姐而言,在旅途中欣赏建筑是件最幸福的事,这不仅因为她作为建筑师的职业习惯,还因为她对多元文化的着迷。

她还有一个固执的爱好,喜欢于用手绘的方式记录眼前的美景,即便科技的进步已经为人们提供了许多记录旅行的方式,纸和笔仍是她旅行中的最好“伴侣”。15年来,她边走边画,走过了40多个国家,画过世界各地数百个建筑,积攒下了满满一书房的旅行速写。她还将自己的经验集结成书,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爱上用画笔记录回忆的方式。

澎湃新闻专访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水彩话欧洲》作者梁励韵,听听“Lily姐”爱上“旅行手绘”的故事吧。

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水彩话欧洲》作者梁励韵本文图片均为梁励韵图我为什么爱上边走边画我喜欢画画,是受我父亲的影响,他是个画家。也是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开始培养我绘画的兴趣。

印象中,大概从三岁开始,每到初夏,爸爸就会骑着单车载着我到家门口附近的一处荷花池边去写生。其实那时候主要是他在画,我在一旁就抓蚂蚁和蜻蜓,玩累了就跑到他身边,拿起笔胡乱涂一下。虽然只是随性的涂鸦,但那些画都被爸爸保存下来,如今想起来,这段回忆实在是太美好了,让我觉得外出写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我小时候的那个年代,资讯并不发达,大家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更不要说去国外了。我记得大概中学的时候,家里有一个老挂历,上面印了许多世界各地的建筑,其中有一张上印了法国著名的卢浮宫,画中最显眼的就是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

卢浮宫里,贝聿铭设计的金字塔是梁励韵儿时对“建筑”的启蒙。这张画给我的印象很深,因为我觉得太神奇了,建筑居然可以长这个样子吗?里面又有什么呢?神秘的金字塔让我对建筑产生了兴趣。于是,后来考大学的时候就报考了建筑专业。进入大学后,那时候还没有电脑,建筑学仍然强调手绘,素描、色彩、水彩这些都是必修的课程。在所有的手绘课里,我最喜欢水彩,因为水彩很洒脱、很飘逸,表现力又很强。然而等我年大学毕业,去设计院工作后发现,电脑绘图的时代已经开始了,大家都开始用电脑制作效果图。即便我仍然想找机会去表现自己的水彩功底,也不得不承认手绘效率太低,而且精准度不够,慢慢丢下了画笔。

水彩很洒脱、很飘逸,表现力又很强离开设计院,我去大学做了老师。假期多了,也有了一定的积蓄,我便利开始了旅行。起初确实是因为职业习惯,看到一些设计好的建筑,就会忍不住用笔记录下来。那时候数码相机也不像现在那么普及,所以只能依靠书画的方式。最开始,我画的也不是很好,也不太好意思在别人面前画,但后来越来越得心应手之后,“边走边画”就变成了一种享受,便慢慢坚持到了现在。其实“边走边画”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旅行中常常有许多“无聊”的时刻,比如大家都去买纪念品的时候,我不买,就会找个地方坐下来,用画画来打发时间;在加勒比海坐游轮,要度过5天漫长的日子,别人都去赌场玩,我就坐在邮轮的自助餐厅里画画;在越南走累了,一个湖边咖啡馆坐下来休息,我也会画画。还有大量的速写是在等待或乘坐交通工具上完成的,所以我画了很多火车站、地铁站的场景。

赫尔辛基火车站当然,旅行的行程还是很紧张的,每一张速写都需要在零碎的时间里尽快完成。我也曾想过先用照片拍下来,带回家以后再画。但其实回家之后,时间一长,人就懒散了,当时的感觉也消失了,最后照片通常就被“遗忘”在电脑的某个角落里。因此,手绘不但记录下当时眼前的景象,也记录了当下你对它的最新鲜的感受。

如何在旅行中认识建筑的美

我第一次去欧洲,是在年的夏天,当时我所在的学校和意大利的一所高校有一个联合工坊的项目,我带着建筑系的学生前往参加。只要到了休息日,我就会在意大利的城市里“游荡”,工作坊项目结束后,我又租了一个车,沿着意大利这只“大靴子”的东西海岸线,绕了一圈。

费拉拉,意大利东北部的一座城市。那次体验让我发现要了解一个国家,一定要多花点时间尽可能地进入当地人的生活。所以自那以后的每次旅行,我基本上都会只去一个国家,如果时间宽裕,至少呆个20天左右。在选择旅行路线上,我通常也是自己做的线路策划,首选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因为这些城市无论从历史上还是文化上一定是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再加上很多早期的建筑大师的作品本身也被列为了世界遗产。另外会去看一些行业内知名建筑师的作品,接着是最近十几年来特别知名的“网红”建筑等等。

我还会选择出现过多元文化交汇的地方,因为这样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到各种不同的风格。比如西班牙的科尔多瓦主教堂,它最开始是一座罗马神庙,后来又建造了天主教修道院。公元年,伊斯兰势力征服西班牙之后,教堂被分成两半。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共生的局面一直持续到公元年,阿卜杜拉赫曼一世将基督教部分买下,在原址上建立了现在的科尔多瓦大清真寺。后来在复国运动中,科尔多瓦于年重新成为基督教统治地区,大清真寺随即被改建成罗马式天主教堂。这些反反复复的宗教文化,历史细节都融入在了建筑里。

科尔多瓦主教堂其实现在在欧洲,很多城市里都有开发成熟的建筑旅游线路,比如说去西班牙巴塞罗那,一定绕不开高迪作品;在美国芝加哥的话,有专门观光现代建筑师赖特作品的旅游路线;比利时有建筑大师维克多·霍塔的旅游线路;芬兰有阿瓦阿托等等。

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巴塞罗那的圣家族大教堂经常有人问我,梁老师,你旅游看建筑的时候,是怎么看建筑的呢?或者有一些不是学建筑专业的朋友会问我,你能评价一下这个建筑好看在哪里,是什么风格吗?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提问。就我个人经验来说,先要了解建筑建造的历史背景,然后再去看它长什么样子,因为很多建筑都是在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相互影响下而诞生的产物,如果你撇开这些东西只看结果的话,是看不出它好在哪里,到底它美在什么地方。

比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主教堂,很多人都觉得主教堂很雄伟,穹顶特别高大,大理石很漂亮,但是如果你了解它建造的历史背景,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它会建成这样?为什么跟中世纪那些阴森的教堂完全不一样?因为它受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受到当时佛罗伦萨共和国整个经济蓬勃发展的影响,上帝的“统治”力正在被削弱,人们开始重新发现和确立自身才是世界真正的主人,它是乐观与世俗的象征。

佛罗伦萨主教堂

比萨大教堂还有很多的建筑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可能不算什么,但它们在诞生时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是时代的先锋,所以要把建筑放在一定的历史前提下去看,你才能知道它真正的价值。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在西班牙拜访现代建筑大师路德维西·密斯·凡德罗(LudwigMiesVanderRohe)的“巴塞罗那德国馆”。这栋建筑创作于年,是当时西班牙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时候的德国国家馆,在建筑史上也是非常知名。

路德维西·密斯·凡德罗的“巴塞罗那德国馆”资料图当时门票还挺贵的,要15欧。几个朋友不是学建筑的,他们在外面看了半天,跟我说这房子太普通了,不值得看。另外,整个建筑用了大量的玻璃,像一个玻璃的盒子,朋友就说“你怎么这么傻,不用15欧,站在外面也可以看到里面是什么样”。的确,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种建筑早已是见怪不怪了。但放在当年,路德维西·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即是多(Lessismore)”的极简主义理念可是相当前卫和新潮,大大影响了后来的许多建筑设计师。因此对于许多学习建筑的人来说,来看“巴塞罗那德国馆”都不由地带着一种朝圣的心态。

位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埃斯库里阿宫不管走多远,总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每一次出门远行,画画工具与我几乎是形影不离。

但水彩画需要用大量的水,我不可能老背着一壶水到处走,那水从哪里来的呢?唯一的方法就是就地取材,把自然中的水融入到自己作品里,有时候没有纸了,就拿餐厅的纸巾临时当作画布。

在旅途中,这样的变通和奇遇有很多,也让我认识了很多同样热爱画画的人。

在柬埔寨吴哥窟,我遇到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他是当地人,当时也在画画,更巧的是,我们在画同一个神庙。但由于不好意思开口搭讪,大家互看了一眼就各自埋头沉浸在创作里。等画完之后,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很自然地交换了作品欣赏。

在柬埔寨吴哥窟,遇到了志同道合,同样喜欢手绘的年轻人。虽然他只懂一点点英语,大部分时候,我们只能通过肢体语言和眼神去交流,但我能感受到他对画画的热爱。后来我在日本、西班牙、意大利,也遇到过许多优秀的旅行画家,大家虽然彼此不怎么说话,但这种超过言语的惺惺相惜让我十分感动。其实现在,国内也涌现了不少“城市速写”的社团组织,大家周末会一起上街描绘城市的景观,有热爱建筑的,也有热爱画画的。

后来我开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1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