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掌大厚厚一本、每天撕一页的老黄历,到硬质彩纸、线圈本的月历挂历,到私人订制的纪念日历,再到如今植入各类知识、内容的文创日历……作为曾经每个家庭的必备品,日历的变化也见证了时代的发展。
融媒体记者伍树燕
老黄历到装饰挂历,一沓日历反映时代发展
“小时候,家里的墙上总会挂着一沓巴掌大的老黄历,每一天过了,我都会很享受一张一张撕下来的过程。”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市民林师傅介绍,那个时候,日历都是手撕的老黄历,而之所以叫老黄历,是因为日历上除了记录每天的阳历和阴历的日期外,还有每日禁忌、周公解梦等内容,“那会我们还是比较信老黄历上面的内容的,结婚、入宅选日子,都会翻一番老黄历。”
上世纪80年代,日历的外形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年结婚的吴先生告诉记者,在他结婚的时候,家里特地买了日历,那时流行的是挂历式的月历,一张一张的有A3纸的大小,每一张上面都有当时流行的明星的人物像。“我记得当时我买了一年的,12张,我把婚房的墙上贴了一圈。上面都有刘晓庆、潘虹等很多明星,那个年代,看这个明星红不红,就看他能不能上日历。”吴先生笑着说。
上世纪90年代以后,虽然老黄历和明星挂历依然存在,但更多的是流行起了印有祖国大好河山、名人书画作品等的挂历了,“尤其是香港回归的第二年,挂历上精美的香港图片,让我开始对那片土地产生了向往。”如今做着外贸生意的孙先生介绍说。
从私人订制到文创艺术,日历发展反映人民追求
进入年以后,日历的形式和内容又发生了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好事物的不断追求,私人照片也被搬到了订制的日历里;企业做宣传,也会选择与之相关的图片,制作进日历里。市区一家日历制作公司的老板刘先生介绍,这些年,他们接到的大多数订单都是私人订制,“宝宝艺术照的台历,公司年底送人的挂历,甚至有夹着店铺优惠券的台历,都是按照客户的要求去设计制作。”
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传统的日历慢慢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胡先生之前在汇通市场一直做日历生意,现在开始转型做坐垫等日用品,他告诉记者,年以来,日历生意的确不好做,“整个市场,只有在岁末的时候,一些老经营户会顺便进点日历卖卖,年轻人不愿意卖。很多之前一直做日历买卖的也都转行了。”
虽然传统的日历生意已日渐式微,但各类精致文艺的小台历和各种文创台历却悄然兴起。在网上从事文创用品生意的王女士认为,一本制作精美,具有知识分享内容的日历更受欢迎。“日历的内容不单是日期,还要与时俱进,切合当下的热点,满足人们的求知需求。只要有自己的特点,这样的日历就不会被时代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