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老人拉八百斤煤饼叫卖,一天赚40元

刘军连医术怎么样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
20年里,除了过年那几天,德清的陆松芳老人都用板车拉着煤饼,走街串巷寻找买主。他身材瘦小干瘪,如同秋收后遗落在田野里的秕谷。每卖掉斤能赚两三元。清晨醒来,他用前一天剩在脸盆里的小半盆水洗脸,然后掀开床边矮桌上的一个纱饭罩,取出一碗剩饭,用热水泡一下当早饭。老人的饭很多时候没有菜,一点咸菜也没有。偶尔,他会给自己买个三块钱的盒饭。老人租住一间五六平方米的小木屋,月租30元。在浙江德清新市镇上,这是最便宜的房子了。房间窗户玻璃裂着破口,屋里有一张小床和一张黑黢黢的小矮桌。一盏10瓦的电灯,是唯一的电器。墙壁上贴着掉了色的旧挂历,墙皮也开裂了,有蟑螂飞来飞去,这些黑色的小飞虫偶尔也会撞到老人身上。一根塑料绳从墙壁连到床架上,上面挂着十几件破破烂烂的旧衣服。地上有十几双捡来的不同尺码和风格的旧鞋。老人身高只有1.50米,满头白发。58岁那年,他从老家来到新市镇拉煤,长年的重体力劳动,如今他的身体有些佝偻。通常,他早上六七点钟就赶到镇上最后一家煤饼厂,工友们帮着将二三十箱煤饼装上他的平板车,每箱30斤。他冲着大伙儿点头笑笑,算是谢过。然后把车绳往右肩上一套,便开始了一天的营生。从煤饼厂走上公路,那段路最难走,先是约有50米长的陡坡,一上公路又是一段上桥的路,约有一二百米。老人不得不使出全身力气,一步一步爬过桥头。他的身子弯得很低,头几乎要碰到路面。有时候,工友们会帮他一把,把车推上大桥。20年来,老人的客户日渐稀少,如今只有那些路边的小吃店才会光顾他的生意。因为他卖出的煤饼最多,或许也最辛苦,煤饼厂卖给他的煤饼,每箱要比别人便宜一毛钱。年2月初,浙江北部遭遇罕见的大雪,新市镇积雪厚达三四十厘米。老人出门卖煤饼,看到往来菜市的道路积雪严重,有老人和孩子滑倒,他找了把扫帚开始扫雪。因为积雪很厚,扫帚不太起作用,陆松芳回家取了0元,在附近商店买了25把铁锹,然后请人写了一张告示贴在路边:“抗雪救灾人人有责,谁拿我的铁锹铲雪,这把40元的铁锹就送给谁。”这一下来了不少人,经过两小时的努力,一条米长的雪路就扫得干干净净。那天,有人认出老人,说:“这个老伯,不就是前几年给大家修凉亭的那个人吗!”“没错,我也认得的,那次修凉亭,他本来要捐1万元,后来包工头被他感动了,少收了0元。”那一年,四川汶川地震,老人拿出1.1万元,捐给灾区。老人的儿子说,老人信佛。在老人很小的时候,父亲早逝。母亲缠着小脚,不能下地干活儿,也没什么收入,全靠周围邻居帮忙,“吃百家饭”才勉强把孩子拉扯大。老人的弟弟也饿死了。母亲一直教育他,要回报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好心人。虽然陆松芳只读过几天夜校,却对《游子吟》十分熟悉。母亲的教诲他一直记在心中。前几年春节,老人每次都要去批发十几箱苹果,拉回老家乡下,给他所在村民小组每家人送一箱,感谢人家过去给他饭吃。在大家印象里,老人永远穿着灰乎乎的“白衬衫,手脚总是黑黢黢的,连鞋子也都黑黑的。前些年,新市修大桥,他拿出元;有个村子桥塌了,他拿出0元;年6月发洪水,他拿出1元,还有村里修庙。拉煤的时候,看到路上有香蕉皮西瓜皮,老人要捡起扔掉,看到死猫死狗,要捡回来埋掉。一家当地企业看老人这样卖煤,给他说愿意终身奉养他,每月给他0元。老人拒绝了:“我不要别人的钱,那些钱给我,我也要捐掉。至于我,以后干不动了,会有儿子养我。”没人知道老人什么时候会歇下来。至少现在,他还继续拉着板车叫卖煤饼,他甚至幻想着,煤饼厂能够搬到离镇上近一些的地方。但用煤饼的人越来越少,这些年煤炭又涨价,镇上这家最后的小煤饼厂,也不知道还能不能继续下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7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