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参与健康管理与商业医疗保险论坛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6169853.html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符瑶
医院家属小区的家中,82岁的陈光华老人坐在书桌前,翻看他新近整理好的成果——一本文友字画留影纪念册,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我的‘家庭档案馆’又添了一件档案。”
年,从单位退休的陈光华开始在家中打造一座小型“家庭档案馆”。如今,这些时间跨度超过年的家庭档案,浓缩着陈家六代人的生活印记,也真实再现了社会发展、时代变迁。
建家庭档案的两个缘由
建“家庭档案馆”,并非陈光华心血来潮,而是有两个缘由。
陈光华的父亲陈德胜,因家贫只上过半年学,为了增长文化知识,从年开始,他一生替祖父、父亲和自己天天记事记账。重视孩子教育的陈德胜,鼓励孩子用心学习,并记录下这个奋斗过程,还教育孩子保留用过的东西,以保存家族的历史。
年,7岁的陈光华开始上学。从那时起,他便跟着务农的父亲学记账。每天晚上睡觉前,父亲便督促他记下当天的家庭收支情况和生活点滴,从未间断。他上学时的作业本、学绩单等,也被父亲妥善保管。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陈光华养成了记事记账、保管物品的习惯。
此后,陈光华渐渐培养了收藏的兴趣,有关家庭的重要资料更是“片纸不丢”。年,因为一项工作,陈光华更加认识到家庭档案的重要性。
那年,在医疗卫生系统工作的陈光华,参与编纂湘潭市志医疗卫生事业篇,经常前往市档案局(现市档案馆)查阅、摘抄相关史料。在这一过程中,陈光华深刻体会到档案作为历史记录的重要价值,萌生了建“家庭档案馆”的念头,希望打造一部家庭档案,保存家庭历史记忆。
年,陈光华全身心投入整理、撰编家庭档案。不仅精心整理父亲珍藏的家庭资料,还多次走访亲戚,广征资料。当时结识了市档案局领导冯先觉,在他的指导下,陈光华将记录了从曾祖父到孙子共六代人的柴米油盐等生活细节的资料分类编号、统一归档,还制作了目录索引,便于查阅。长辈的档案,分为族谱、成家物品等10个类别;自己这一辈的档案则细分了证件奖状、家书摘录等近20个类别。为将档案装订成册,挂历、旧报纸、纸盒都成了必不可少的辅助材料。
“我经常在家里一坐就是一天,有时候好几天都不出门。”潜心整理档案的陈光华直言,有了专业知识,家庭建档就越做越感兴趣。目前,包括账本、证书、契约、实物等在内的家庭档案,共整理了近百盒,满满堆了10个木柜、木箱。
浓缩国家史留住“家春秋”
“家庭档案是家庭的‘独家记忆’,也是国家发展变迁的‘成长记忆’。”在陈光华眼里,记录、承载着记忆的家庭档案,对于他来说都是无价之宝。
从年到年共57年的60多册账本,是陈光华的“镇馆之宝”。“我国第二套人民币是哪天发行的,家庭账本都有记录。”陈光华从一本厚厚的记账本中翻阅到了这样的记录:“年二月初七入油白菜人民币柒千元”,“初八(3月1日)入油白菜新人民币壹元贰角伍分”。据此可见,年3月1日,我国第二套小额面值的人民币开始发行。“这是我家当年卖菜的记账。我的父亲坚持记账,直至临终。”陈光华说,家庭账也是国家账,这60多册账本,曾被湘潭大学民俗学教授和湘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称为“天下一奇”和“中国民俗第一账”。
父母的结婚老物件,是陈光华宝贵的精神财富。年,父亲陈德胜和妻子结婚,陈德胜当时戴的红珠六页帽和妻子穿的大红礼服至今还保存在陈家,帽子里留有“湘潭十五总刘振泰号一言堂,光洋五角”的商标。在其妻自备的帐檐、刺绣长条枕套等嫁妆中,用来装饰洞房的“早生贵子、五子登科”等剪纸栩栩如生。陈德胜的账本中还记录着,为结婚定制了一些简单的家具:“大雍床一张,大柜子一个,五屉桌一张,大小椅子三把,定价光洋二十二元。”“父母自幼勤劳朴实,为帮家庭维持生计,父亲30岁、母亲26岁才结婚,在当时较为罕见。”陈光华说,父母艰辛劳作,省吃俭用,倾尽所有供孩子们上学,对他影响很深。
还有50本工作日记本,也是陈光华的心头宝物。翻开一本日记,陈光华写了这么一段文字:看完电影《枯木逢春》回队,杨锡田问我有何体会?我说:“医务人员,天黑出诊灯是宝,天晴下雨伞是宝,路途遥远鞋是宝,有了三件宝,服务态度肯定好。”当时,陈光华在部队卫生队工作,为了提高业务素质,经常向医师杨锡田请教,并把工作的思考及感悟记录在日记本上,做到吐故纳新,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在陈光华的家庭档案里,与老伴的合影、儿子的画作、孙子的日记等记录着家庭成员点滴欢乐的资料,是他的幸福档案。数千份档案内涵丰富,包罗万象,陈光华家也被市档案局确定为“湘潭家庭建档第一家示范户”。
传承好家风成就好人生
“活到老学到老,做事先做人,做事用心专致,一生艰苦创业,不暴殄天物。”通过整理家谱、家史、自传等,陈光华提炼出了陈家5条家规家训,这也是老陈家独特的家庭文化。他说:“好的家风应该代代相传。”
对陈光华来说,确是好家风成就了好人生:年少热爱学习,参军后依然重视学习深造,于26岁考上当时的第一军医大学;在医卫系统工作20余年,医院行政副院长,工作表现出色,屡获奖励;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书法、绘画、根雕等均有较高的造诣;退休后,出版书法、根雕、收藏等领域的书籍,分享创作心得,还常为他人讲授关于书法的讲座,为社区居民义务写春联……
陈光华夫妇育有一儿一女,子女同在医卫系统工作。一直以来,陈光华教育子女通过诗书画印和文学创作陶冶情操、增长才干。在他的影响下,儿子爱好绘画,在上大学、高中的孙辈喜好读书,家庭氛围和谐融洽。
“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家风。”陈光华说,他从小家庭贫困,在艰难环境中靠知识改变命运,逐步成长为一名党员干部,拥有今天三世同堂的幸福生活。希望通过建立家庭档案,让后辈了解过去生活的不易,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家庭档案就是我留给后代的传家宝。我也鼓励孩子们建立家庭档案,将这个传统一代代传承下去。”
最近,陈光华又萌生了一个想法,打算寻找一个合适的场所,将自己的家庭档案向更多人展示,让档案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真正以档案文化来熏陶人、影响人。
返回湘潭在线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