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的记忆,见证济宁四十年时代变迁

以往每到年关,各式各样的日历、挂历伴随着各类年货纷纷上架,是每个家庭不可缺少的物件。近几年,随着手机电子日历和文创日历的兴起,传统的旧挂历、老怀历销量下滑,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作为曾经的必备物品,日历的变迁也见证了祖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年。

从老黄历到装饰纪念,一本挂历见证祖国大事

“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有本老黄历。用的是最薄的纸,白底上印着红色、绿色和黑色的字,最中间最大的是日期,下面还有忌宜、吉神方位等,反面还有周公解梦。”市民张大伯说,最初的挂历是手撕的老黄历,一样的红封皮,内容纸张也大同小异,比起装饰作用,人们更多将其当作一本“生活指南”。

80年代到90年代,挂历开始抛去了“生活指南”的作用,变得更有观赏性和装饰性,种类也多了起来,不仅有名人明星、山川风景,一些家庭还会购买有一定收藏性质的国画、书法挂历,作为体面的家庭装饰品。此外,每当所在年份有重大事件发生,还会有很多相关的纪念挂历、纪念台历出现。“97年香港回归,我父亲特地托人从外地带回来一本香港回归的纪念大挂历,99年澳门回归的时候也买了。”市民闫先生说,这些纪念挂历也见证了祖国改革开放多年以来经历过的大事。

从必需品到可有可无,日历成逝去的时代风尚

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传统挂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现在买日历觉得浪费钱,因为打开手机就能看,可不买日历又觉得家里少了点什么。”市民张先生说。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现在日历成了临近年末年关才会顺带销售的货物。“年轻人都不买日历了,也就一些老年人会买。到了月底、年关会进一批,但也就二三十本,趁着年味好卖一些,想再靠它混饭吃不可能了。”城区批发市场的商贩孙师傅告诉记者。

另外,随着消费者审美水平的提高,一些印制粗糙的挂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带有解梦、占卜性质的黄历也逐渐被市场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各类精致文艺的小台历和各种创意台历。市民吴小姐刚刚在网上购买了一套每日台历。“与之前的许多日历不同,这是一套知识分享型日历。”吴小姐说,每一页都有一个动物物种的相关知识,这样既能看日期又能学知识。

与几十年前为了一本港台明星挂历抢破头的情况不同,随着网络电商的发展成熟,现在的追星族可以选择上网定制明星台历,自选喜爱的图片和款式,还有一些追星族会选择团体定制精品款收藏。

记忆中的“挂历”书皮

在八零后、九零后的记忆里,总少不了用旧挂历包的整整齐齐的课本。“印象最深的就是用旧挂历包书皮。”市民汪女士说,每次开学前学校里发了新书,当天下午什么都不干,和妈妈、妹妹把旧挂历拆开,然后包成书皮。“遇见特别好看的挂历皮还会和妹妹抢半天,开学第一天也会和同学互相比谁包的图案好看、谁包的整齐。”

虽然市面上成品书皮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美,但现在的汪女士还是会提倡孩子用旧挂历包书皮,并亲自动手教孩子。“用旧挂历包书皮不光是因为当时没有专门的书皮纸和塑料书皮,更多的是学校提倡废物利用。原本旧挂历用完就失去了价值,经过巧手改造旧挂历又有了新的生机,既能锻炼动手能力又能提倡节俭节约,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汪女士说,“原来每年都盼着能用上印花的书皮,现在再来看,最值得怀念的还是用旧挂历包的书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3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