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从何时开始使用日历信息时代你还会看

日历曾经是家家户户都使用的工具,常常可以分为挂历和台历两种,我们从日历中了解具体日期以及时令节气,甚至还可以看黄道吉日。有一些讲究的日历则附加了书法、国画、国学及其他的艺术作品,让日历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加具有艺术性。那么,日历在中国有着怎样的历史,进入信息时代后,你还会买日历吗?

我国古代有着很高水平的历法,目前发现最早的历法记录在商朝的甲骨文中,距今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它被称为“甲骨历”。而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日历则可以追溯到唐朝顺宗永贞元年(公元年),距今已经有年的历史了。喜欢历史的朋友知道,汉朝之后的历代帝王的言行都会被记录下来,这种记录被称为“起居注”,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这么形容起居注的作用:“古之人君,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所以防过失,而示后王。记注之职,其来尙矣。”即起居注的记录一方面可以给当时的皇帝以警告(您的一言一行是要上史书的),另一方面则可以给后世的帝王树立榜样或者提供经验教训。

南北朝时期开始,起居注的记录会被整理为实录,即某一朝代某一帝王一生的所有言行,都会被整理出来,比如我们常常听说的明朝《成祖文皇帝实录》等,也有整个王朝所有皇帝的实录合辑,比如《明实录》和《清实录》。实录正是后继王朝编纂正史的直接依据。

我们再回来看,唐顺宗时期的日历,正是用来记录顺宗皇帝每一天言行的“笔记本”,这些记录经过批准之后被送入史馆收藏。渐渐地,大家都觉得这种日历非常方便,才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在封建社会,日历中常常带有一些封建迷信的知识(比如吉凶宜忌、冲煞、合害、纳音等等),比如之前有人某一天不顺当了,就会说“出门忘了看黄历”。

然而,这种曾经家家必备的小工具,在信息时代之下却逐渐被淘汰了,我们平时看日期都是一个手机就解决了,新年来临之前,越来越少的人会买日历。所以,日历怎么做才能吸引人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而《国家宝藏》出品的日历系列就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能够吸引人的特点——它用图画及文字描述的形式呈现了三百多件与古代人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国宝级文物,让日历呈现出活色生香的生活史,成为一个“知识普及型”,适合大众阅读乃至收藏的不平凡的日历。

《国家宝藏》日历遴选了来自国内外著名博物馆中收藏的重量级国宝,比如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战国时期的齐法化刀币、西汉的错金青铜当卢、清朝的石青缎绣熊纹方补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最近考古发掘的海昏侯墓、梁庄王墓中的珍贵文物也会在日历中展现。

每一件都是高质量文物,每一页都是高质量印刷。

另外,每个月份都有一个特定的专题,并且会对古代的服饰、建筑、瓷器等进行图解,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物、学习古代文史知识。右页除了展示月份、星期、日期之外,还搭配了中国人的处世修身宝典——《菜根谭》中的经典名言警句,让我们在鉴赏国宝的同时还能聆听古代贤人的谆谆教诲。

年马上就要结束了,《国家宝藏》日历也已经开始发行销售,如果大家对这个高端、实用、美观且知识点十足的日历有兴趣的话,可以点下方的横条进行参团,定价的高端日历下方横条参团只需49并且包邮。年让我们一起过一个“知识年”,天,每天都提升一点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4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