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报业全媒体消息(记者姜培君)2月14日,在历时五年的艰辛打磨后,菏泽知名摄影家桑秋华拍摄的延时摄影作品《国花牡丹》在网络上推出。桑秋华运用延时摄影,呈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效果。五年的光阴浓缩在短短的4分15秒的视频中,给人以物换星移之感。作品角度新颖独特,现场感强,表现细腻,很快赢得广泛赞誉。
延时摄影再现牡丹神韵
一株牡丹嫩芽从松软的泥土里探出小脑袋,尽情地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微风吹来,它轻轻舞动着。
一只蜜蜂爬进牡丹花中,身上的茸毛沾满了金黄的花粉颗粒。
“谷雨”前后,牡丹盛开,花如海人如潮。
……
记者眼前的这些镜头,来自于菏泽知名摄影家桑秋华拍摄的延时摄影作品《国花牡丹》。
五年磨一剑,桑秋华积累了10万余张牡丹延时素材照片,通过后期剪辑制作,于今年2月14日推出了《国花牡丹》。作品一经推出便赢得广大读者、网友的好评。
延时摄影以一种将时间压缩的拍摄技术,可呈现平时用肉眼无法察觉的奇异景象。从秋季播种到春天开放,从一株稚嫩的幼苗到云蒸霞蔚的花海奇观,从冰雪笼罩到春光满园,在多年的摄影过程中,桑秋华综合运用了微距、中焦、广角等多种视觉手段,呈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效果。
“拍摄延时摄影作品,没有成功先例可循,都是自己一点点摸索来的。”2月14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桑秋华感慨地说,“在延时摄影作品中,有时候一朵花开的过程可能只有几秒钟,但背后却常常需要30多个小时、近千张照片的素材。”
美丽的皇冠是由荆棘编成的。“为了这部延时摄影作品,我用坏了三台相机、多只灯管,拍摄了10万余张的牡丹延时素材片,期间经历了无数失败。”桑秋华说。为了拍摄牡丹幼苗破土而出的精彩瞬间,他到废品收购站收集工具,回来再请人加工成品。随后,再到牡丹大田搭建保温棚,培育牡丹幼苗。桑秋华介绍,延时摄影与常规摄影相比,持续时间长、耗费精力大。“在延时摄影的过程中,几个月的时间里相机机位不能有丝毫移动,灯光不能有丝毫变化,环境不能有丝毫改变,非常考验人的耐心和毅力。”桑秋华说,“你看作品中,牡丹田从冬天大雪纷飞到春天花海人潮只有短短几秒钟的时间,我却拍摄了好几个月。”
“延时摄影需要多机位、多角度去拍,最多的时候需要五部相机去同时拍摄。仅仅这两年间,我投入的设备费用就达12万多元。”桑秋华回忆说。为了尽快积累素材,他在自己的工作室搭建了一处小型牡丹圃。花开时节,他白天在牡丹园里拍摄,夜里在家里拍摄,一天只能休息四个小时左右,由于严重体力透支,休息时间不足,每年花期结束,他都“照例”去医院看医生、输液。“为了将作品尽快推出,我近期每天很晚才睡,昨天熬到半夜,今天5点就起床了。”桑秋华说。
桑秋华的妻子陈美华告诉记者:“他(桑秋华)拍起牡丹花,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每天早起晚归,有时候带病工作。”
桑秋华说,家人的支持、网友的鼓励再加上自己的坚守,才有了这部作品。“有时候网友看到我的作品后,非常激动,一个电话就聊一两个小时!”遍尝酸甜苦辣的桑秋华在接受采访时几度哽咽,“太不容易了,不过只要大家喜欢,只要能宣传菏泽牡丹,再苦再累也值得,我还会坚持下去。”
醉卧花丛“牡丹迷”
“咔嚓”,是按动相机快门时发出的声音,36年来,桑秋华已经不记得这个熟悉的声音有多少次在耳边响起。
年,桑秋华花元钱购买了一部相机,开始用胶片记录大千世界,也摸索着去拍摄牡丹。“醉”卧花丛!用这四个字形容桑秋华也许再贴切不过。每年三月底,牡丹初绽,桑秋华便辗转于各个牡丹园。
“一株牡丹,我拍了37天,从花骨朵拍到芳菲落尽。”桑秋华说。30多年过去,牡丹开了又谢,谢了又开,他依然痴心不改。“每天天不亮,我便早早起床,匆匆扒拉几口饭便赶往牡丹园。”桑秋华说,为了加快热饭的冷却速度,他找来一瓢凉水,将饭碗蹲在凉水中。几块饼干、两根火腿肠、一瓶矿泉水便是他的午饭。每天晚上回到家,便忙着传送、挑选、编辑照片,时常忙到深夜。
有一年,桑秋华到曹州牡丹园拍摄冬牡丹,正赶上天降大雪,路上湿滑不堪,他一路摔了三次跤。最惊险的一次,他摔倒在一辆汽车前,距离车轮只有很短一段距离,司机大声呵斥他:“你找死啊!”桑秋华至今清楚地记得,年牡丹花期特别长,那年天气也格外好,由于长时间暴露在太阳光下,他的皮肤被灼伤。“花期结束,我暴露在外的皮肤全部脱了一层皮。”桑秋华回忆说。
“牡丹迷”、“花痴”、“牡丹王”……痴迷拍摄牡丹多年,57岁的桑秋华收获了一个个“雅号”,也靠着自己的坚持不懈收获了一份份感人至深的友谊。
“牡丹园的大门永远都朝我开放。”桑秋华自豪地说。有一年花季,他在曹州百花园拍摄牡丹,为了赶时间他忘记了吃午饭,园内工作人员孙师傅为他端来一碗大锅菜。“满满一大碗菜,里面放着好几块肉,我知道那是孙师傅故意照顾我,多放了几块肉。”桑秋华说,接过那碗菜,自己的眼泪便来了。
年,桑秋华准备在曹州百花园举办一个摄影展,当时接近花期,园内房间紧张。当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与园内负责人拨通电话时,这位负责人很遗憾地告诉他园内的房子都租赁出去了。谁知道,第二天这位负责人打来电话,告诉他有房间了。“等我到了现场,不禁吃了一惊。”桑秋华回忆说,原来那是看花的工作人员住的房子,他们为了桑秋华的影展,主动挪出来,在空地上搭棚去住。“人家根本没收咱的租赁费啊!”桑秋华感慨地说。
《玉女》化蝶路漫漫
一朵硕大的牡丹花晶莹剔透,占据整幅照片,牡丹花的中央是一名清纯的裸体女子,女子身后是淡黄娇艳的花蕊……桑秋华为这幅照片取名为《玉女》。
《玉女》拍摄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桑秋华回忆说:“有一天我偶然间在曹州百花园看到一朵牡丹,整朵花像玉一样,晶莹剔透,非常好看。”他让花农帮忙照看,防止游客掐走,然后返回家中取相机,可是等他回来的时候,牡丹花已经盛开,不是他想要的那种感觉了。
第二天,经过雨露夜间的滋润,牡丹花再次呈现出含羞半开的状态,桑秋华马上拍了下来。“照片很好,但总觉得缺少什么东西,大家都说青春少女像花一样,如果能将牡丹花和女孩的形象组合在一起该多好啊!”桑秋华说,后来他又设法拍摄了一名女孩的照片,然后通过暗房技术将两者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在暗房制作前,我在纸上写下每一个制作步骤,然后精心制作出来。”桑秋华回忆,后来这幅照片在年全国摄影大奖赛中获得三等奖。
为了更好地宣传牡丹,桑秋华于年建立了菏泽首家牡丹图片数据库。打开桑秋华的牡丹数据库,里面分门别类地存放着一幅幅牡丹照片。按季节分春夏秋冬,按天气状况分晴天、雨天、雪天,按牡丹部位分花、蕾、茎、叶、根等。其分类之精细,题材之全面,令人叹为观止。多年来,桑秋华拍摄的照片被广泛利用于多种场合、多种载体中,邮票、电话卡、挂历台历、扑克、明信片等都可以看到桑秋华拍摄的牡丹。
年4月至5月,桑秋华采取延时摄影的方式拍摄了个小时,记录了多个品种的牡丹花开放全过程,后将其制成2分钟左右的视频《国花神韵》,上传网络。之后,《国花神韵》的点击量和转载量迅速“飘红”。目前网上点击量已经达到了3.9亿人次。几年来,国内外“致敬”电话不时响起,短信雪片般飞来。就连德国、芬兰、加拿大的华人和外国网友也曾致电桑秋华,表示对其作品和菏泽牡丹很感兴趣。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在菏泽乃至在全国,谈牡丹摄影,桑秋华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