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10天后回一线,捐20万倾家荡产求求

年的春节已经过去。疫情下,各种悲欢离合还在不停上演。2月12日,微博上的一则新闻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武汉一名90后的女护士,在怀孕不到两个月的时候,不幸流产。疫情爆发后,小产仅10天的她,不顾自己身体虚弱,放弃产假主动请战,进入了一线隔离病房。她在日记中说,妈妈得知她在一线,急得掉泪,可是她对妈妈说,“总有人要拿起刀枪上战场不是吗……”可事实上,她因为身体太虚弱,工作太多太繁重,她不知所措,跟不上大家的节奏;因为第一次穿防护服,她憋气难受,呼吸急促,还有些作呕;刚刚失去小宝宝,心情还没有平复,哭了很久也不能释怀……看到这里,同为女性的我,忍不住泪目了。故事很感人,护士的勇敢和敬业,也很可贵。可是比起感动,我更觉得心痛和愤慨。正像评论里大多数网友说的那样:奉献精神值得敬佩,可是这种行为,真的值得鼓励和倡导吗?无独有偶,前几天还有一篇报道:怀孕9个月的护士,离预产期只有20天,连弯腰蹲下都很难做到。却还穿着连体防护服,挺着大肚子,摇摇晃晃地在病床边,护理被感染的病人。那个画面,想想都令人心酸。在宣传片里,接受采访的护士长说,曾经劝过她,让她回家待产。但她个人还是表示一定要撑到最后,这样的话大家也能多一点点的时间休息。可是,她们坚持,就非要留她们下来,奋战一线吗?时代需要楷模,需要英雄。可是这样的英雄,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02这段时间,有太多平凡人的故事,带给我们震撼和感动。比如,一名叫倪素英的重庆老人登上了微博热搜。87岁的她,在这次抗疫中,捐出了20万。老人说:“国家有难,我不能做旁观者。”可是她住的地方,却是这样的:逼仄狭小的屋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废旧的挂历纸糊在墙上。一张单人床、一张小木桌,一个掉皮的沙发,一个年岁久远的老钟表,就是最值钱的家具。她捐出的20万,是靠这样攒来的:报道上说,老人租住的是一个老旧门市,多年来一直独居,平时靠摆摊卖小百货来补贴家用。她生活节俭,从来舍不得为自己多花一分钱。这20万,是她省吃俭用,攒了整整30年的毕生积蓄。可是捐款的时候,她却毫不犹豫。我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位倾家荡产捐款的老人了。75岁的辽宁老人陈淑兰,卖爆米花加上捡破烂,50年才攒了2.5万元。医院缺少物资,医院。山东一位50岁的大爷,家有80岁老母亲患了重病,急需用钱。但他却把攒了很久才攒下来的元钱,捐给了武汉。69岁的退休环卫工,捐出10万元积蓄后,银行卡里只剩下13.78元。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刚刚脱贫,连生活自理都难,却捐出了元。还有一位老奶奶,拿着捡垃圾赚来的元去捐款,被拒绝后痛哭流涕。后来听说同意捐款,老人又回家取了块,捐足了1万元。这些质朴的老人,他们的想法都很简单,就是想给国家出一份力。他们穷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从牙缝里省下了这几千、几万、几十万元。对于全国疫情来说,这只是杯水车薪,可对于这些老人来说,却是倾尽所有。他们过着最贫苦的生活,却有着最慷慨的大爱,本该令人敬仰。可是,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啊?年长、独居、孤寡、贫穷……他们有的人,常年舍不得吃肉,几年没买过衣服,有的自身残疾,有的老伴瘫痪。当我们为他们的大爱无私所感动的同时,有没有人为他们日后的拮据生活感到担忧?他们贫困的时候,谁来伸出援手?他们孤独的时候,是谁陪伴左右?他们生病的时候,又有谁负责照料?如此掏空家底献爱心的“英雄事迹”,到底感动了谁?03《中国妇女报》曾发起一个投票:不要宣传老人捐款了,你支持吗?近90%的人都选择了:支持,不该要老人的捐款。不少博主也在呼吁:不要接收低保以下人士的捐赠,不要对低收入人口的捐赠行为唱赞歌。微博大V

青菀啊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以赞美的态度宣传老人捐出毕生存款,和亲切称呼老人干爹干妈然后卖给他们天价保健品,本质是一件事。武汉大学刘燕舞教授,多年来一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90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