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随笔告别刀耕火种齐鲁壹点

《告别刀耕火种》文:周政读过丛维熙散文的人都知道,我这个主题是借用了他的一句话。有人就会说,作家最忌讳的是吃别人嚼过的馍。我认为不然。其实,作文的人都是在做文字游戏,别人做了,你也可以去做嘛,无非是所处的角色不同而已。再是所选择的角度不同。他从“出神”口而入,我可以从“入画”处而入,角色和角度的不同,那么文章的立意就不同。文章所忌讳的是立意和思想类同,并不是文句的用法类同。在烟台作家圈里,我用电脑来写文章不是第一也是第二或者是第三人。那是在《胶东文学》杂志社工作,那是九十年代初。那时我负责大家栏目,这个栏目主要是采访编写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主要是以报告文学为主。那时我的工作量很大,每期一般是两个到三个报告文学。因为,报告文学也是杂志社创收的一项主要财源,来不得半点马虎。我写报告文学一篇下来,也是泱泱万字有余。我又很认真,一般的过程是写一遍,改一遍,再誊写一遍,这样下来,一篇万字的报告文学就要书写三遍,那就是三万多字。常累得是腰酸背痛,眼睛发花。而且采访的时间也包括在内。为了赶稿子,常常是开夜车几个通宵。如果这期赶上三个报告文学,我就得近半月夜里不能睡个囫囵觉。那年,过了新年,有家企业赞助了一台电脑,是那种奔腾。杂志社的领导就把电脑分给我来用。为的是减少我的劳累。对电脑用在搞文学创作上的认识我并不年轻。早在八十年代末,就见到我的朋友导演吴子牛和他的夫人司马小佳用来编剧,而且他们十岁的女儿用来写童话。我羡慕他们,羡慕之余,我就梦想自己也用电脑写文章。那时,兄长林深已经是用上了电脑,他是装了汉王笔手写程序。因为我们这茬人,小学时汉语拼音学得都是不很标准,所以敲字就是障碍,况且是要把英文字母演化成汉语拼音,确实是一个难题。再是,人过五十,脑子已经反应迟钝,手指也不是那么灵活,在键盘上很难敲出莫扎特小夜曲。再是形势也不允许我去学着敲字,我也装上了汉王笔。初读电脑,简直就是在读天书。我自己的感受是摆弄个“火”来家。那时的我感到世界上最难驾驭的就是电脑。第一次坐在电脑前,就如同头次相对象一样,大脑是一片空白,腹中早已拟好了的底稿全都飞的无影无踪。灵感顿时消失了。我害怕了,作家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没了灵感。急忙逃离电脑,呵,那灵感又回来了。我明白这是条件的反射。猛丁的离开稿纸,是需要适应一个阶段。我就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咬住电脑就不放松。仿佛是同电脑融为一体,整日地靠在电脑上,用我老婆的话说,我嫁给电脑了,睡觉都搂着电脑睡。其实,没有那么夸张,只是靠在上面的工夫长点而已。我是要把我的大脑与这个科技产物的大脑结合起来。电脑这家伙真是一头难以驯化的野马,动不动地就向你趵蹄子,常常是被它踹在心窝上,把你费心熬血写出的文章搞得无影无踪。那火上的,常想把电脑砸了!文友长劝我,世界上有两种东西你别想把它搞明白,一是电脑,二是女人。于是,我就铆着劲,不想做个无情人。渐渐,我就入门了,继而就受益匪浅。我像个初恋的少男,尝试到了爱情的甜蜜。看来,世界上一切事物,决定成败的是人脑,而不是电脑,电脑只是你手中的一个工具。历经半个多月的历练,我已经是较为熟练地掌握了电脑,这匹野马在我手里已经是服帖多了。我的第一篇报告文学在电脑里孕生了,捧着这成文,我有些激动和自豪,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这可是我与电脑这个爱人爱情的结晶!与电脑相爱深了,渐而电脑化了,那种眩晕的感觉没了,每次面对电脑便不由地产生一种兴奋和渴望,灵感便有一泻千里之意,写字板上的笔也可笔下生花。那些写在板上的顺手体的字,跳上屏幕,潇潇洒洒地排成立体方队,字行之间充满许多希望的喜悦。这是我告别稿纸、笔墨的初步,走上电脑书写之路。书写板用了五年之久时,我又学起了敲字。那是新千年,漓江出版社要出我的长篇小说《落红》,要把稿子发给对方,手写板是无法来操作的,而且我那时又迷恋上网上写文,手写板在某些地方还是不便利的。种种原因,我决心要学会敲字!起初,我试用五笔,结果看到那些符号我就反感,我觉得它们很像日本鬼子的文字,立时头脑就发昏。我毅然甩开它,用起了全拼输入法。虽然我的拼音底子薄弱,但是我有信心。我想无非是把英文字母变成汉语拼音字母,再是中国汉字常用字也就三千多字,我就是背也能背下来!说来可笑,我第一天只敲了七个字。但是在我看来,这是迈出的第一步,历来的第一步都走起来艰难。只要你不气馁,你就会走出第二步第三步甚至更长的路。第二天我就敲出一百多字。一周下来,我一天就能敲出三千多字了。这时我的兴趣就大发,手指也好是弹钢琴一样地灵活,渐而就减少了那种“一指禅”的路数。我就敲起了长篇小说。我的长篇小说《红挂历》敲完后,我的敲字水平就敢盲打了。圈里的人都来赞我。我也觉得很是好傲。不过我不自大。敲字在我看来有一种喜悦在键盘上跳跃,既有手感,也有情感,当你心烦的时候,只要你敲上键盘,那烦恼就荡然无存。电脑真好,过去我的书桌上是离不开词典、字典这些工具书的。常是写着写着就要停笔去翻看工具书的,搞得你思路打断,灵感消失,很是麻烦。敲上电脑,这种苦恼就没有了,输入法里就蕴含着那些生僻的词组和成语,你只要输入几个字,电脑的联想功能就把你需要的词组和成语表现出来。后来,就出现了紫光、搜狗等较为先进的输入法,而且这些输入法特别利于常写作的人来用。与电脑结爱以后,就养成了电脑依赖病了。持笔面对稿纸,我又不会写字了。特别出去采访或者会议,需要记录时,又是一番苦恼,恨的是不能把偌大的电脑带在身边。这时就感叹,如果有个小型而轻便的电脑能随身携带就好了。看来用过电脑的人,都有这种感叹和需要。不久手提电脑就应运而生,方便的随人愿。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的高端,这电脑繁荣市场,笔记本由轻到薄,由大到小,由对眼睛有害到保护眼睛等许多人性化的程序,把电脑真正同人融为一体,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必须接受新生事物。现在,九零后的年轻人,已经完全电脑化了。社会是进步的,中国正在面临着笔与纸的淘汰,电脑革命!壹点号周政文学专栏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88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