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夏,得知两册《永乐大典》即将在法国德鲁奥拍卖公司拍卖,国内学者和藏家都很着急——散失的《永乐大典》已经多年没有现身。当时疫情严重,出国不便,一位国内的民间收藏家委托身在法国的朋友赶赴现场,嘱咐一定要拍到。年7月7日,拍卖开始。参考历来古书的拍卖行情,两册《永乐大典》以欧元的价格起拍。令拍卖公司没想到的是,起拍价瞬间翻了百倍。一分半钟之后,竞拍价格已经突破了显示屏的极限。11分钟后,起拍价翻了一千多倍。最终交易锤落下,一位浙江企业家以万欧元的价格拍得两册藏书。加上27%的拍卖行佣金,两册《永乐大典》最终成交价为.8万欧元,约合万元人民币。藏书界有“一页宋版一两金”的说法,按此估算,一页《永乐大典》的价格已经超过了三十两黄金。年2月8日,《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上线,40册内容首次公开,登录“识典古籍”网站,每个人都可以免费看到这批价值连城的书了。《永乐大典》高清数据库项目是年启动的“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专项经费资助”的重点项目,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年11月申请获得立项。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国家重点项目,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全权委托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承担该项目的设计和研发工作。北大数字人文中心依托“北京大学-字节跳动数字人文开放实验室”的平台,整合北京大学的学术力量和字节跳动的设计与工程师团队,自年3月始,历经八个多月的反复打磨,终于完成《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第一辑)的设计、开发与运行。▲年12月17日,3册《永乐大典》嘉靖副本在湖北省图书馆展出。(中新网资料图)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汇集了先秦至明朝的七八千种图书,保留了珍贵古籍的文本原貌,很多失传的古籍由于《永乐大典》的收录得以重新流传。比如郦道元的《水经注》一度失传,就是后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如果没有《永乐大典》,如今的“二十四史”或许会少掉一史:北宋学者薛居正编写过《旧五代史》,后欧阳修编写的《新五代史》更受器重,薛居正的版本就渐渐失传,直到清代学者从《永乐大典》里辑出。另外,早已失传的《西游记平话》有一部分被收录在《永乐大典》中。那时的记录中已经有孙行者、黑猪精八戒和沙和尚,取经的八十一难也初见轮廓。这一记录比吴承恩版的《西游记》早了一百多年。《永乐大典》由两千余人历时五年编纂完成,全套成书重达几十吨。这项浩大的工程由明成祖朱棣发起,起因则是他的心虚。朱棣委托翰林院侍读学士解缙负责。起初修书团队的骨干大多认为这是皇帝心血来潮的面子工程,编写一年便交了差事。朱棣审阅后认为体量太小,远没有实现最初的设想,又命太子少师姚广孝、礼部尚书郑赐与解缙一同负责。编修团队由一百多人扩充至两千余人。担心有人怠慢,又配备了监察催促进度。五年时间,几千名编修者的饮食起居全由朝廷包办,耗费高达数百万两白银。永乐五年(),这部大书终于编纂完成,共卷,册,约3.7亿字。书籍内容极度丰富,又用字韵做索引,易于检索。明成祖朱棣审阅后非常满意,亲自撰序:“上自古初,迄于当世,旁搜博采,汇聚群书,著为奥典”,并正式定名这套全书为《永乐大典》。三百多年后的《大英百科全书》对《永乐大典》十分推崇,称之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清代编修的《四库全书》约有8亿字之多,但援引的书籍种类远不如《永乐大典》。而且编书过程中举国兴文字狱,大量资料遭到删改,远没有《永乐大典》兼容并收的气魄。比如宋朝曾发明过一种兵器,叫“神臂弓”,可以在三百步之外射穿铁甲,是宋军对抗蒙古骑兵的主力武器。这项制作工艺早已失传,但修书过程中,纪晓岚在《永乐大典》中发现了神臂弓全部的机关介绍,还配有不同角度的插图。可惜乾隆皇帝认为工艺技术并不重要,最终,纪晓岚没把“神臂弓”的记载辑佚出来。后来,随着《永乐大典》的散失,这项技艺便永久失传了。年(永乐元年),朱棣篡夺侄子朱允炆的皇位称帝。为消弭朝野上下的不平之气,朱棣决定编一部大书炫耀文治,笼络人心。他提了几点要求,第一,要包罗万象:天文地理、医学宗教、工艺服饰全部收录;第二,辑录古籍时一字不差,不因当时的政治立场和主流思想做任何删改;第三,科学分类,便于检索。大典的百年失落之旅由于《永乐大典》体量过于庞大,书成之后一直束之高阁,直到一百多年后才遇到了知音——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对《大典》喜爱非常,案头经常摆放几册翻阅。年,收藏在文渊阁的《大典》原稿被烧毁。嘉靖皇帝担心《大典》正本遭遇不测,决定让人再手抄一部副本。抄写的工程同样浩大,名书写绘画生员,每人每天抄写三页,稍有错字便发纸重抄。抄完之后,还有分校官、总校官,检查无误才算合格。内阁首辅张居正也是分校官之一。《大典》抄写耗时六年,直到嘉靖皇帝去世三个月后才完成。奇怪的是,从那时起,《大典》正本便失了踪迹,所有的史书都没有记录。这之后流传的《永乐大典》皆为嘉靖时期抄录的副本。有关正本的去向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李自成进京时烧了,有人说被皇帝拿去陪葬。郭沫若认为《永乐大典》正本在埋葬神宗朱翊钧的定陵之中。年,得到国家批准后,考古人员花了三个月终于进入设计复杂的定陵墓道,但没有发现《永乐大典》的影踪。当时发掘出的很多文物也因技术与经验不足没能妥善保存,它们出土后暴露在空气中氧化发黑,甚至变得粉碎。由于定陵的前车之鉴,嘉靖皇帝的永陵目前尚未进入勘探,《大典》正本下落依然成谜。年(乾隆三十七年)开设《四库全书》修书馆,准备从《永乐大典》中辑佚失传的典籍。乾隆皇帝进行了一次清点,发现《大典》有千余册不知所终。乾隆下令在全国搜寻,有嫌疑的大臣绝口否认。数月之后,搜寻工作无功而返。等到《四库全书》编修完成,《永乐大典》便闲置在翰林院无人过问。翰林院的官员知道《大典》的价值,打起了主意。根据清末的记载,翰林院的官员早晨进翰林院办公时把一件棉马褂打成包袱的样子背在肩上;下午离开翰林院时把马褂穿在身上,包一册《永乐大典》出来。由于看守人员疏于检查,一名翰林院官员就能偷出上百本。《大典》流出宫后,有人高价收购,偷盗行为更加猖獗。年(光绪元年)清点时,《永乐大典》只剩下了不到册。二十年后,光绪的老师翁同龢进翰林院查点,发现《大典》仅存八百余册,几乎被偷光。年,义和团围攻外国使馆,纵火烧了翰林院,《永乐大典》所剩无几。残存的书册或被当做砖块筑成防御工事,或被使馆区的侵略者盗去。年,原本多达册的《永乐大典》只剩下64册,被溥仪的老师陆润庠全部带回了家中。徐徐回归的序幕过去的一百多年间,无数国人为收回散佚的《永乐大典》做出了努力。中华民国成立后,受教育部主席蔡元培的邀请,周树人(鲁迅)出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主管图书馆事务。年,得知翰林院的《永乐大典》在陆润庠家里,周树人托人带口信,以教育部的名义请他交还国家。那时陆润庠已经年过古稀,只是搪塞过去。后来周树人多次亲自上门索要,陆润庠拗不过,终于将64册《永乐大典》交归教育部。至此,《永乐大典》回归的序幕徐徐拉开。新中国成立后,郑振铎成为第一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年,定居在香港的藏书家陈清华要出让一批古籍,郑振铎得知后迅速向周恩来总理报告。当时国家财政窘迫,还是下决定购买这批藏书。为了保证古籍安全,郑振铎要求不得空运。这批藏书中就包括4册《永乐大典》。郑振铎先生曾感慨:“假如《永乐大典》全部保存到现在的话,我们对于中国古文学史的面貌是可以看得更完全的……仅仅就这百存三四的《大典》说来,我们已经可以从那里边得到不少的珍罕而且重要的资料了。”随着为《永乐大典》的积极奔走,各个国家与私人赠还的册数逐渐增多。年,国家图书馆馆藏的《永乐大典》达到册。这之后,零册的发现变得越发困难。年,山东掖县农民孙洪基在县文化馆的挂历上看到《永乐大典》书影,与堂弟孙洪林家的古书很像,于是向北京图书馆写信汇报。专家前往考证,确认书籍为真本,与孙洪林及其家人协商后收藏。这是孙洪林姑奶奶出嫁时的嫁妆,这位老人不认字,她将书四周空白部分剪了下来,做成女红花样和鞋样。幸得因为祖上敬字惜纸的传统,《大典》的文字内容得以保存。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古籍保护计划启动。全国古籍普查督导组赴上海核查古籍善本时,意外发现加拿大籍华人袁葰文将收藏的一册《永乐大典》带回了国内。国图与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进行了4次鉴定,认定是“湖”字册真本。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说:“每发现一册都是激动人心的事,像是天意,刚启动古籍普查就有了这么大的惊喜。”年从法国拍得的两册也是“湖”字册,与之前发现的《大典》缀合。《永乐大典》命途多舛的最终归宿时至今日,全世界发现的《永乐大典》共有余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册,是目前收藏《大典》册数最多的机构。《永乐大典》涵盖的内容极广,大量失传的古籍也因此再度现身,而《永乐大典》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嘉靖皇帝下令重抄《永乐大典》时,大臣徐阶认为抄录工程浩大,为了加快速度,可以不必拘泥原来的式样。但《大典》的索引与编排方式精妙,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后决定还是原样翻录,不加任何改变。七八千种图书,3.7亿字,能够有机地汇编在一起,又能通过字韵索引让所有人方便快速地找到其中的任一条知识,这种组织管理知识的方法或许有更重要的价值。北京大学历史系副研究员史睿认为:“索引以及一切检索工具,本质上都是揭示人类知识内在关联的认知方式,而且完全符合人类的认识习惯。彻底研究索引的原理和特性,能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启示。”古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国家对于古籍的修复与推广工作一直十分重视。年,在时任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呼吁下,《永乐大典》仿真影印出版启动。截至目前,国图出版社已累计仿真影印出版海内外《永乐大典》册,约占现存总量的56%。年6月,字节跳动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成立古籍保护专项基金,用于国家图书馆等机构的古籍修复、人才培养,其中就包含了《永乐大典》湖字册。后来,“北大-字节人文数字开放实验室”承接了“永乐大典数字化图书馆”项目,通过字节跳动与北京大学的合作,从设计到研发,特别是3D技术的运用,每一个细节的考究使得大典也鲜活起来,普通读者也能与之互动。六百多年前,中国两千名文化精英耗费五年心力,编写了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百年的动荡中,这部大书流离失所、蒙受屈辱。现在,存世的40册《永乐大典》终于结束了多舛的命运,更令人欣慰的是,每个人都可以登录网站,以图文对照的方式,一览大典风采,还可以体验字韵索引,查阅内容,宝典有了永恒的数字居所,并为全民所有。(完)(原标题:《永乐大典》找到永恒归宿)作者/严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6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