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新闻在葫芦上作画难不难重庆葫芦爷爷告诉

记得经典动画片《葫芦娃》吗,在一位老爷爷的精心照顾下,一条藤上结出了7个葫芦娃。现实生活中,在南岸区南湖社区,也有一位“葫芦爷爷”——李华渝,他在一个个大小各异的葫芦上彩绘作画,让穿上“花衣”的葫芦秒变艺术品。

正是因为这个爱好,李华渝将“葫芦画”画成了南岸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时也绘出了自己丰富的晚年幸福生活。

▲李华渝和他的葫芦画

最小的不足拇指大

今年66岁的李华渝,是南岸区花园路街道南湖社区图书室公益志愿者。一走进南湖社区微益坊二楼阅览室,工作台上、四面墙的展示柜上……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葫芦格外引人注意,里面最小的不足大拇指大,最大的有40多厘米高。

走近再看,每个葫芦上的画都不一样,山水、牡丹、荷花、十二生肖、钟馗、关公、寿星……

在众多的葫芦画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一套葫芦彩绘大茶具。见记者对此颇感好奇,李华渝自豪不已地说:“我为这套葫芦茶具作品投入了大量心思和时间,用近10天不断打磨和完善它的设计和绘画,结合了每个葫芦自身形态的特点,并根据茶文化呈现出画面意境,以烘托出茶的雅致氛围。这套葫芦茶具也在首届重庆‘夔州工匠杯’中传统工艺展中荣获优秀奖。”

▲李华渝的不同类型作品

已画千余不一样的

李华渝本人并非科班出身,其美术功底来自于父亲指导。李华渝说,他的父亲喜欢画画并从事相关职业,于是他从小时候便跟着学画画,后来虽然也进入一家美术公司工作,但先后从事的是文职、美术资料管理、原料采购以及挂历销售等工作。直到退休后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喜爱的艺术创作中。

“小时候父亲对我的影响甚大,但毕竟我不是专业的,所以退休我会通过短视频、书籍等多种方式学习他人的画法。”李华渝笑着说,他最开始是在宣纸和扇面上画画,十多年前的夏天偶然在街上看到有人卖葫芦,觉得可爱一下子买了十几个,回家后就思考能否“画葫芦”,便开始尝试彩绘葫芦画,没想到一试就迷上了。至今,李华渝已经画了上千个大小不一的葫芦,得到了街道、社区的重视,还被列为南岸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贝壳、台灯也能画

如今,李华渝还在不断尝试创新和拓展绘画领域和技能,在其他工艺品材料上创作,如贝壳、真丝团扇、LED灯罩、瓷瓶、绸扇、多肉花盆、卡纸等。

▲李华渝绘制的葫芦茶具

李华渝介绍,不同工艺品的绘画时间、方式也都不同。

扇子是最轻松的,花一两小时,简单描边后上色就可以完成;

灯具不好画,因为里面有一层塑料,导致外层布料既容易浸润色彩又不容易粘上去;

贝壳体积小,非常考验眼力,关键处还需要闭气来防止下笔不抖,需要花上几个小时才能完成一个。

带着“非遗”进校园

退休后的李华渝在家待着无趣,便主动到社区做志愿者,担任社区图书室的管理员。年,社区公益站成立后,李华渝作为公益站负责人,为社区的公益事业贡献一己之力至今。

每天,李华渝都在社区的微益坊二楼招待来来往往的居民和参观者。记者还在现场看到,不少印有“小学、中学”等字样的工艺品摆放在展示区。李华渝解释,这些都是他的“小徒弟”画的,附近学校的同学们会利用暑假来学习画葫芦,他们基本上花上1~2个假期就可以独立绘制。

李华渝的葫芦画作为南岸区非遗项目,他除了日常个人创作外,还常被各个学校邀请参与“非遗进校园”,带着同学们了解传统、认识手艺、感受艺术,弹子石小学、珊瑚小学等都留下他的身影。

“他不仅画葫芦画得好,还是个热心肠,是我们南湖社区的大红人、好管家。居民出现矛盾纠纷时是他主动去调解,社区需要志愿服务时他也是第一个参加。”在社区阅览室,一提及李华渝,大伙都竖起大拇指夸赞。

新闻面对面

问:在葫芦上作画有哪些步骤?

答:在葫芦上作画需先用铅笔勾勒大致轮廓后上底色,最后勾线修正、喷漆。喷漆的作用是保护葫芦画,防止掉色。

问:在葫芦上作画难在哪里?

答:葫芦画的难点关键在于葫芦不吸水,水与颜料的比例,需严格控制,用量也需要仔细斟酌,尤其是大葫芦的人物画,颜料多或少都会出现纰漏,每次都会反复画3-4遍才能色彩均匀的将人物的立体感和肉感呈现出来。

问:能介绍一下最近的作品吗?

答:最近正在尝试创作立体山水葫芦,上手摸起来有明显颗粒感,立体感更强,就和年轻人之前流行的肌理画类似。使用腻子粉和丙烯颜料进行调和,再根据轮廓形状把它堆成像山一样的形状,为了让它有凹凸感,需要花费很多心思在上面。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张春莲实习生秦欣怡摄影报道

编辑:戴林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严一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57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