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康复明星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
文
竹西砍柴书院专栏
编辑
淡淡翠
央视又有一部综艺火了!
一开播收视就直冲第一,豆瓣评分直飙9.2,B站更是打出了9.9的高分,很多网友看完后纷纷表示:
“全程高能!看完都怀疑自己是不是智障。”
在第二期还没上新的这几天里,各种催更之声也是不绝于耳,众人直呼等到绝望。
没错!这部超硬核的综艺,就是央视爸爸最新推出的《主持人大赛》。
时隔八年,这档节目的质量依然能打,顶级的选手加上激烈的角逐,如同一场精彩的的“神仙打架”,让人大呼过瘾!
而其中“神仙中的神仙”,莫过于身为央视一姐的董卿了。
来品品她在节目上这些精辟的点评:
“医生是在看人的病,记者是在看病的人。”
“过于‘稳’了之后,就会让人觉得有些‘平’了。在‘稳’的背后,我们要看到‘真’。”
“写文章什么是最重要的?立意啊!——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句句在理又锋芒不露,简直开口就是一篇满分作文,让人心服口服!
难怪有网友说,听董卿说话就就会有种莫名的愉悦了。
温柔有力量,谦和有涵养,这样的董卿,怎不让人一见倾心。
有记者曾经采访董卿:“这两年您又火了,您怎么看大家对您的评价?”
董卿听闻连忙摆手:
“大家可千万不要把我神化了,我也累过哭过。”
优秀如董卿,其实一路走来并不轻松。相反,她还特缺乏“安全感”。
董卿的爸爸是复旦的高材生,他从小对女儿就有个期望,那就是把她培养成学识超群的才女。
在这样的期望下,他对董卿展开了“狼爸”式教育。
每天的读书抄诗是必不可少的,董爸爸还给董卿列出了必读书单,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严格检查。
等到董卿变成花季少女,逐渐喜欢穿衣打扮的时候,董爸爸就把家里的镜子收起来,开始打击女儿:
“一个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有那闲工夫还不如多看书!”
然后把今天的功课一股脑儿布置下去。
女儿上学的时候管得严一点也就算了,但爸爸连董卿的放假时间都不放过。
放假想在家玩?不存在的,给我出去打零工!
董卿只得一边怀疑自己是不是爸爸亲生的,一边极不情愿地到商店做起了售货员。
除了要求严格,董爸爸还特挑剔。
每次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吃饭,他就开始数落董卿:你这里做的不好,那里做的不对……
噼里哗啦一顿数落下来,每次都把聚餐时间开成了批判大会,董卿说自己那时经常是一边吃饭一边哭。
你以为这就是全部了吗?不!
为了锻炼女儿的耐力,董爸爸还要求董卿每天都到学校的运动场上跑一千米。
“我一个人在跑道上跑步,整个学校的同学老师好像都看着你,像阿甘一样。”
回忆起那段往事,董卿到现在还觉得自己“特傻”。
严父出骄女,尽管童年过得很压抑,但董卿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她在小学就连跳两级升入初中,整个学生时代也是品学出众,让许多老师印象深刻。
21岁那年,因为表现优异,董卿意外被浙江电视台相中,成为了主持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然而,虽然从小到大自带光环,董卿却时常感到不安。
因为童年缺乏鼓励,她总会陷入自我怀疑的怪圈,哪怕已经把手头的工作做到了最好,她也总觉得不满意。
就像她多年后接受采访说的那样:
“其实我是个内心很没有安全感的人,总是居安思危,老觉得可能我今天拥有的一切说不定明天就没有了。”
那些小时候吃过的苦,早已与成长交融,成为了她性格里不能分割的一部分。
走出舒适区
刚开始在浙江台的时候,董卿“混”得很好,她身兼主持和编导,工作顺风顺水、蒸蒸日上。
其实靠着出色的才能,董卿不用做出任何改变,都可以在电台平步青云了。
可她偏不愿这样!
在浙江台呆了两年后,董卿参加了OTV的全国招聘,一路过关斩将,成了东方电视台万里挑一的一员。
命运对她的考验也从此开始。
因为是新人,董卿面临着没有节目可做的尴尬处境。
很多时候,她只能在后台跑跑场务打打杂,做着最普通的小剧务,星光闪耀的大舞台,从来不属于她。
“我只知道我放弃了什么,但我根本不知道,我这样的努力下,将会得到什么。”
从炙手可热到备受冷落,董卿心里的落差可想而知。
但是生活就是这样,你跳出了舒适区,也必须做好承受煎熬的准备。
不甘寂寞的董卿,短短4年内就考取了上戏的编导系和华师大的研究生。
闲下来的时候,她就在家读唐诗宋词,读四大名著,慢慢修炼自己的气质。
长时间的积累和蛰伏,也积淀成了她身上无形的财富。
在年的上海-悉尼双向传送音乐会上,董卿凭借一口流利的英语和超强的控场能力,征服了在场所有的观众。
那一年,在评委几乎没有一个人认识她的情况下,她以全票的成绩,斩获主持界的最高奖项——金话筒奖。
命运总会青睐努力的人,很快,CCTV向董卿抛出了橄榄枝。
然而收到邀请的董卿,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开心。她接连打电话给自己的好朋友,向他们倾诉自己的迷茫。
原因很简单,此时的她已经将近30岁,一个人离开家乡,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合适吗?
没有人给她确切答案。
也许合不合适已经不重要了,天生拗着一股劲的董卿,心里早就有了答案:
“我想改变,哪怕有很多未知的东西,甚至哪怕可能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如果不去尝试,我会后悔的。”
怀着这样的想法,董卿踏进了CCTV的总部大楼。
以前在东方电视台积累的人气已经没有了,董卿作为“外来人员”,想要扎根央视,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她开始疯狂恶补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一有空就抄资料、背资料,把自己整到凌晨3点才睡觉;
在无数个刮大风的晚上,下班的董卿提着一堆稿子,不仅在路边打不到车,妆容还被刮的面目全非;
最惨的一次,她在录制现场摔到尾椎骨骨折,但她咬咬牙,第二天又站到了舞台上……
和所有的北漂青年一样,她也有过灰头土脸的时候。
幸运的是,开始有越来越多的观众认识董卿,她也成了央视的一道“熟面孔”。
在主持了多场晚会和文娱节目后,董卿从西部频道调入了综艺频道,领导也开始慢慢注意到这个来自上海的“拼命三娘”。
年,董卿终于被上级委以重任,开始以春晚主持人的身份,走进我们共同的回忆。
高处不胜寒
连着13年都能站上春晚的舞台,当时的董卿有多风光?
8年连续登上央视挂历,长时间蝉联女主持人前三甲,除此以外,她还在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重要场合担任主持,几乎惊艳全世界。
倪萍曾经对董卿说过: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站在舞台最光亮的地方,这是你的运气,也是你的机会。你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
“央视一姐”的光环让董卿赢得了无数美誉,但她并没有沾沾自喜,相反,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危机感却时时笼罩着她。
你在大舞台上讲,全国的观众在下面看,要是出了一个错,结果可不是丢脸那么简单。
就像董卿自己说的那样:
“当成为所谓的最好的主持人,你就很害怕失去,所以片刻都不敢停下来。如果强迫自己做一个停止,那个时候会很害怕。”
尽管时刻像是一根紧绷的弦,董卿心中不安的预感,还是成为了现实。
年春晚,董卿误把马东的名字报成了他已故的父亲马季,一时间舆论哗然,董卿遭到了无数网友的炮轰。
身为马东的朋友,董卿更是不能接受自己的失误,在那个本该欢乐红火的新年里,她沉浸在深深的自责中,哭了整整三天三夜。
可这才仅仅一个开始。
连续5年,因为表演魔术时的“托儿说”,董卿成了很多网友疯狂吐槽的对象。
年元宵晚会,她又当着全国观众的面,把“花市灯如昼”里的“昼”错念成了“书”。
有人开始质疑她的学历,也有人跑到微博下对她冷嘲热讽,董卿虽然心里难过,但也只能一个人默默地承受下来。
连搭档撒贝宁都深感她的不容易,叹道:
“看董卿的背影时,有时候会觉得她挺孤独的。”
然而,在那段最难熬的时光里,央视安排的任务仍然接连不断,董卿完全没有喘息的机会。
一边是停不下来的工作,一边是观众的不理解,董卿觉得自己就像穿上了拼命旋转的红舞鞋,体力和热情都被透支到了极点。
“我突然有一天意识到,我没有那么兴奋了,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开始有了一些套路。
就是我以前最不喜欢的,我开始凭经验去做事,而不是激情。”
和很多工作很久的普通人一样,董卿也开始对职业生涯感到迷茫了。
她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然后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年,董卿宣布暂停如日中天的事业,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深造。
“一个聪明的人,不仅知道自己应该什么时候上场,还知道什么时候该离开。”
正像在后来的公开信里写的那样,认清了自己想要什么的董卿,离开的背影坚定又潇洒。
沉潜
李尚龙在《要么出局,要么出众》里说:
“离开平台,剩下的,才是真正的自己。”
在遥远的大洋彼岸,没有闪得晃眼的镁光灯,也没有热闹喧嚣的群众,董卿终于可以静下心来理清思绪、沉淀自己。
她像大学里的很多学生那样,按时上课,认真听讲。
闲下来的时候,她重拾中外古典文学,并给自己定下死规矩:不带手机进卧室,睡前消遣是读书。
“如果我几天不读书,会感觉像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
董卿曾在采访时这么打趣自己。
慢下来的生活并没有让董卿变成温水里的青蛙,相反,她从没有忘记自我生长。
知识的浸润,逐渐给了董卿复出的底气。
年,凭借《中国诗词大会》,董卿回到了我们的视野。
在节目里,董卿妙语连珠,金句频频,被无数人尊为“宝藏女神”。
她引用作家博尔赫斯的诗,赞美教孩子学诗的盲人父亲:
“上帝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她吟出叶赛宁的《我记得》,表达对选手最好的祝福:
“当你离开,我的心不会变凉,想起你就如同读到最心爱的文字,那般欢畅……”
这一次,没有提词器,也来不及打腹稿,她一样能做到万无一失、游刃有余。
连选手王若西都忍不住赞美她:
“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那些看过的书,走过的路,懂得的知识,熬过的苦,最终都成了时光馈赠给她最好的礼物。
放下“标配”,站上C位
以董卿的资历,完全可以像很多主持人那样靠春晚吃一辈子,但她却不断挑战人生的新高。
年的《朗读者》,董卿撕掉主持人的标签,第一次担任总导演和制作人。
组团、构思、策划连轴转,尽管忙得脚不沾地,董卿仍然事必躬亲。
“一会儿说今天找到钱了,一会儿说钱没了;
一会儿说找到演播室要搭台了,一会儿说演播室也没了;
一会儿说嘉宾能来了,一会儿说人来不了了。”
那段时间,董卿的白发蹭蹭蹭地长。
她曾经有一把用来拔眉毛的小镊子,在做《朗读者》的时候,都用来拔白头发了。
累吗?肯定是累的,此时的董卿不仅是要到处磕头拉赞助的制片人,还是一名刚生完宝宝急需休整的妈妈。
但因为热爱,所以值得。
就像她引用过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里的名言:
“当你下定决心做一件事的时候,全世界都会帮助你。”
一方舞台、几本好书、百则故事、无悔人生。
豆瓣高达9.2的《朗读者》,不仅是文化的盛宴,也是董卿关于自我的华丽蜕变。
但董卿给我们带来的惊喜,还远远不止这些。
梦想公益盛典上的一曲《当你老了》,让网友惊呼她原来是“被主持耽误的歌手”;
《声临其境》上出神入化的小奶音,简直就是麦太太的神还原,分分钟萌化众人。
有网友剪辑了一个汇集她各种金句的视频,时间不长,却足以让人们打破对她主持人身份的固有认知。
“时间有限,要留给新鲜的东西。”
因为见过更广阔的世界,所以董卿的视野从不局限在头顶一方狭小的天地,而是放眼星辰大海,不断探索外界的各种可能性。
因为求知,所以探寻,因为不满足,所以不设限。
被无数人尊为“宝藏女神”的董卿,一直都在路上。
如今的董卿已经46岁了,从地方花旦到央视一姐,一路走来,她一直都像是吸不饱的海绵,永远可以洞悉生命的空隙,给自己更多接纳未知的可能。
虽然年至不惑,但董卿身上总有种蓬勃的生命力,让人觉得她依然美丽而年轻。
也许就像她喜欢的作家阿瑟·克拉克说的那样:
“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
从来没有停止生长的董卿,也从来没有对自己感到满足。
如果不是一直憋着那股“觉得自己还不够好”的劲儿,她可能到现在还是地方台的小主持,也不会如同今天这般气度翩翩、光彩照人。
因为时刻有种“危机感”,所以她总爱和自己较量,也总在不断超越自己。
当很多人都在满足眼前、得过且过的时候,董卿已经走在前进的路上了。
不逼上自己一把,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毕竟很多时候,最让人遗憾的事情不是不够强,而是“我本来还可以活得更漂亮”!
愿你我生命里的无限可能,都从有“危机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