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沾河湿地白头鹤白枕鹤猫完冬回家潇

生活报讯(王天驰记者王萌薛宏莉)近日,在黑龙江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只白头鹤、4只白枕鹤迁徙“回家”,它们都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记者从当地的乌斯孟监测站获悉,截至目前,在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共记录到白头鹤40余只,白枕鹤近20只,东方白鹳6只。据悉,4月中下旬起,这些保护鸟类参与繁殖的个体将开始筑巢产卵繁殖,开始新一轮的繁衍生息。

当年放飞的鸟回家了

四月初的大沾河湿地乍暖还寒,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头鹤、白枕鹤已经从越冬地经迁徙停歇地迁回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新一轮的繁衍生息。

保护区科研人员和各监测站、工作站人员对候鸟的回迁情况开展全天候的监测,4月2日,随着几声清脆的鹤鸣,2只白头鹤,4只白枕鹤迁回到大沾河湿地保护区乌斯孟监测站。

每天清晨和傍晚,它们都会来到预留的口粮田里觅食。

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科科长谷彦昌告诉记者,根据卫星跟踪器反馈信息显示,目前回归的白头鹤中,有两只是—年乌斯孟监测站环志放飞的。通过对救助鹤的卫星跟踪,科研人员能更加准确地掌握鹤类的迁徙规律、迁徙路线以及繁殖地、迁徙停歇地和越冬地。

鸟类栖息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黑龙江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黑龙江北部小兴安岭山脉北麓,保护区湿地类型齐全、生物多样性丰富,为鹤类和其他水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繁衍环境,同时也是我国发现最早的白头鹤繁殖地和种群集中分布区,每年迁往大沾河湿地的白头鹤约只,参与繁殖的约30对,多年来,保护区结合“爱鸟周”,“湿地日”等宣传活动发放白头鹤挂历、宣传册、纪念邮票等多种方式对鹤类保护进行宣传,有效地提高了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公众对鹤类的保护意识。同时在鹤类繁殖期加大巡护力度,对重点区域悬挂标志和警示牌,并实行封山管控,有效地控制了人为活动的干扰,栖息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完整地保存了鹤类赖以生存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种群数量稳步提升。

下一步工作科研人员将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采用远程监控、红外相机及卫星跟踪等技术手段开展对鹤类的监测工作,尽力实现不被打扰的相逢,有效改善鹤类生存环境、稳步提升种群数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链接:

白头鹤,又名修女鹤,大型涉禽,为鹤形目鹤科,灰衣素裳,头颈雪白,通体大都石板灰色,头顶皮肤裸露无羽,呈鲜艳的红色,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世界现有种群数量约~只。

白枕鹤,又名红面鹤,为鹤形目鹤科,年新公布的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调整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球种群数量约~只。

图片由龙江森工集团谷彦昌、李景学提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54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