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个人拥有世界一半财富经济危机,只是穷

作者

良叔

来源

良大师

最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世界上一半的财富属于26个人。

这些富豪的绝对财富值,真的能占到世界财富的50%吗?

显然没有。

据统计,他们拥有的财富合计约为1.4万亿美元,而全球财富总和远超2.8万亿美元。

单从这个角度看,古特雷斯的言论并不准确。

不过,事实上,古特雷斯采用的是另一套算法:

这26个最富有的人,与全世界最贫穷的38亿人拥有的财富差不多;而38亿人大概占全球人口的50%,所以26个人拥有了全球一半的财富。

古特雷斯之所以这样去计算和对比,就是想强调贫富差距越拉越大,是所有人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疫情下,全球经济衰退,失业暴增,还有70%的人口就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无法保障。

反观贝佐斯和巴菲特等富人,虽然之前遭遇4次美股熔断,可现在他们手上的股票疯涨,不仅抹平了之前的损失,还大赚一笔。

所以,根本没什么危机可言,如果有的话,也是穷人的危机。

前段时间,西南财大和蚂蚁金服联合发布《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

总资产5万元以下的家庭财富缩水最严重。

相反,资产超过30万的家庭,财富却有上升的趋势。

其中,金融资产超过万元的家庭,财富上升幅度最大。

有人说是疫情拉大了财富差距,我找了很久,没有找到支撑的依据。

所以,一个合理的推论就是,两极分化的加大,是一个必然趋势,只是被疫情照耀的格外扎眼而已。

小时候,以为财富是一张小小的船票,

你在船上,我在岸上。

长大了,才发现财富是一道深深的海沟,

你在岸上,我却一直在游......

抛开宿命这些不可控因素,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让你和财富擦肩而过?

今天想和你系统的聊聊这个问题,文章有点长,读起来也没刷抖音舒服,但很值得你看完。

1.没学好“马哲”

这里的“马哲”不是单指马克思主义,而是泛指“哲学的辩证性”。

所谓的辩证性,简单讲就是不要设定标准答案,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比如,马哲中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我们在学校学了不少马哲思想,大词学了不少,唯独这个法则却没怎么吸收。

这也是很多人与财富无缘的主要原因。

知乎网友Molly,曾说过自己的事情。

年底,他在杭州参加一家小公司的面试,老板26岁,叫陈伟星。

问他是否愿意加入公司一个新项目,就是做“手机打车呼叫软件”。

他当时觉得这个想法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绝对不可能实现:

一是技术上不可能。

那一年智能手机和4G不普及,定位功能也不准;

二是需求上不存在。

到处都是出租车,谁会傻到用手机找车?

最终,Molly拒绝了老板给他画的“大饼”,回到十八线小城做公务员。

过了两年,他带父母去杭州玩,发现大家叫车都在用“快的打车”,创始人叫陈伟星,后来成为马云的“得意门生”。

再后来,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合并,越做越大。

就这样,Molly不仅错过了陈伟星,错过了快的和滴滴,也错过了一个时代。

他自己说:

回头看当时所谓的“技术上不可能”、“需求上不存在”,啪啪打脸;我没有意识到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错误地将技术局限在了当下,将中国的发展局限在当下……

我们经常会面临很多选择,小到每顿饭吃什么,大到去哪个城市、行业和公司,和谁结婚等等,如果只用当下的眼光去推演未来,必然得出错误的预判。

而解药就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这句话,也是一位老领导对我的劝告。

17年前,深圳房价多,我的收入只有,虽然可以首付,但是每月要供多,感觉压力很大,犹豫要不要买。

那位领导对我说:

“你要发展的看问题啊,一是要看外部。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深圳发展,房子肯定供不应求,价格还会涨。二是要看自己,你难道会一辈子就只拿这么点工资?你肯定还会成长,还会赚更多的钱啊。”

听完后,我这才下了决心。

“坐地日行八万里”,这个世界在不停的变化,也需要我们对未来有一丢丢的想象力。

现在做不到的事儿,不代表将来做不到,往往提前布局的人,才能享受时代的红利。

最起码,不要简单用“不可能”这3个字,去封印所有的大门。

2.专注于障碍

下场打高尔夫球时,发现成绩差的人,往往有个共性。

不是因为技术不行,而是因为他们总是专注于障碍物。

比如,如果面前有个水池,他们会反复问球童,这个水池有多大,打多远才能过去......

结果一开球,小白球恰恰就会落入水池中。

而高手们,则会直接问到果岭的距离,因为果岭才是真正的目标。

其实,现实中,这个现象也很普遍。

很多人总是把目光聚焦在困难上,凡事他们总会问自己:如果不成功怎么办?

卓越点的人,会把问题放在目标上,他们的句式是:如何才能达到?

不同的句式,在结果上往往会造成巨大的差别。

我之前有个做销售的下属孔林,就是属于那种会自动过滤掉障碍的人。

他个子很矮,学历很低,湖南口音重,说话不利索。

头3年,孔林业绩很差,有时连生存都很困难,最惨的时候也睡过公园躺椅。

有一次他看上了一家大型企业,跑进去推销,却被告知,门儿都没有,因为所有业务都由两个关系户把持着。

按照这种情况,一般人都会撤退,因为希望不大啊。

可孔林却像牛皮糖一样死贴着不放。

隔三差五去晃悠一圈,逢年过节送些挂历......

按现在的说法,就是经常刷存在感。

这一刷就是3年。

后来,他终于等来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那企业购置了一批设备,周五晚上到货,因为第二天就要运营,经办人害怕有运营风险,所以希望尽快购买设备保险。

可是找了那两个关系户,都回复说太晚了,公司已下班,周六日也不行,只能周一办。

经办人不敢担风险,直接向总经理汇报了这事儿,总经理大为光火,问经办人,除了那两家供应商,还能找谁?

经办人说,有一个姓孔的经常来,但是从来没合作过。

总经理说,问问那个姓孔的,能不能加班搞,如果可以,这批业务就给他做。

已经周五晚上了,孔林挨个给同事们打电话,请求支援,但几乎都被“婉拒”了:

有的人和朋友聚会,有的人陪家人,有的人已经躺床上睡了。

但孔林偏不信邪,一定要把这单业务给拿下。

他就跑到同事家里,好说歹说,把出单员和审核人“引诱”到公司加班,最终保单全部搞定。

后来,那个客户总经理把全公司三分之一的业务给了孔林,这笔大买卖,成为孔林业务上的第一桶金。

没几年,他就在深圳买房买车了。

美国作家吉米·马修曾说:“那些平庸的人,都是发现困难的天才”。

猛一听,像鸡汤,其实是有科学根据的。

大脑的神经元是具有可塑性的,你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37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