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光坐在店门口等待顾客(央广网记者韩靖摄)
央广网北京12月9日消息(记者韩靖)在北京有一家近40年历史的挂历店,被网友称为“京城最后的挂历小店”。在西黄城根北街,穿过一条熙熙攘攘的马路,再穿过几张错落醒目的红色招牌,小胡同第一家就是这家挂历店的位置,店的主人名叫金安光,今年75岁,熟悉他的人都叫他金大爷。
金安光正在帮顾客挑选挂历(央广网记者韩靖摄)
最近一段时间是金安光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一到年末,来小店买挂历的客人络绎不绝,20多平方米的小店,挂满了近百种挂历。照顾生意之余,金安光跟顾客的几句问候常常透着北京人的幽默和亲切。
店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挂历(央广网记者韩靖摄)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金安光在平安里附近经营着一家“京华书店”,顺便年底卖些挂历。后来人们对纸质书的需求量小了,书就不卖了,但挂历却一直在卖。将近40年里,他见证了人们生活方式以及审美喜好的变化,这家挂历小店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金安光说:“各个时期的挂历代表着不同时代的文化,挂历不只是一本挂历,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王阿姨向记者展示刚刚购买的挂历(央广网记者韩靖摄)
从北四环乘坐将近一个小时地铁赶来买挂历的王阿姨是十几年的老顾客,每到年末她都会来店里买几本挂历,“以前我住在附近,虽然现在住得远了,但来这买挂历却一年都没落。”对她来说,挂历不仅是一个工具,挂在家里更是一种装饰和情怀。
金安光正在帮顾客挑选挂历(央广网记者韩靖摄)
李先生也是一位常年来买挂历的老顾客,与其他顾客不同,他要的是跟新闻热点题材相关的挂历,例如军事题材、疫情题材等等。金安光说,像李先生这样的顾客并不少见,他们都是挂历收藏爱好者,“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明星、花卉到汽车、宠物,再到时事热点,挂历题材的变化也反映出老百姓精神文化层面的变化。”金安光说。
金安光收藏的老挂历(央广网记者韩靖摄)
店外的挂历展招牌格外醒目(央广网记者韩靖摄)
金安光总是把新挂历挂在外面,把老挂历放在里面,这些老挂历都是他的“宝贝”。几年前他有一个做挂历展的愿望,如今这个愿望实现了,金安光说:“我每年都会留几本挂历,用塑料膜封起来,最早的是50年代的挂历。”过了销售旺季,金安光就会把老挂历摆出来,挂历展办起来了,小店比以往更热闹了,很多年轻的顾客也慕名而来,就为了看看这些老挂历,怀念那些旧时光。
傍晚时分,金安光在店外等待顾客(央广网记者韩靖摄)
华灯初上,小店依然没有打烊,金安光出门活动活动筋骨,对记者说:“我再等等,可能还有顾客来”。他坦言,现在是智能手机时代,挂历的需求少了,基本上都是老人来买,但这么多年自己都没有想过放弃,“为人民服务,只要还有一个人来买,就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