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改变思维更难
古语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再难的蜀道,如今也已被克服,随着西成高铁通车,蜀道在人们看来,好像也不是很难嘛!
但你可知道?要改变一个成年人的思维方式,比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更难!
在我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成年人都有固定思维模式,甚至有很多人都有类似于“贵的东西就是好”“爱惜书就不要在书上写写画画”“第二杯半价我赚到了”这种所谓的“常识”。
在我看来,这些伪常识根本站不住脚。而且,这种常识一旦形成,难以改变。
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成人教育,不是像你学生时代的填鸭式的灌入,而多大都是分组,讲案例,分析,讨论,用实例验证结果。尽管如此,可悲的是,这种教育模式下,真正能吸收利用的知识,还是少的可怜。
同样,这也反应出了某些领域的大师在教育方面的想法:
我在这个领域教你,宁可你在这方面是白纸一张,也不愿意你在这个行当修行了多少年。
可怕的不是你什么都不懂,而是你的一知半解,你的固定思维模式,你以为的“常识”让你觉得什么都懂。
在你大脑中存储的,应该是知识,而不是常识。
固定思维模式什么才是知识
那么什么才是知识?我列举几个方面:
1+1=2姜哥成长说教你成长的文章书本的中的公式一份课程视频
有小伙伴可能会说,这些都是知识;也有人会觉得只是1+1=2是知识;也有人认为...
当然,这是不是知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想法。
但今天我给你带来的思维方式是:这些都不是知识!这些都只是信息。
如果说,你看到了任何信息,任何你所谓的“知识”,你非常赞同,但回到生活回到工作回到学习中,你仍然一切照旧,不做出任何改变,那么这些“知识”都仅仅是信息而已。
真正的知识,应该是你看完了文章,得到一个信息,守到这个信息的启发,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改变了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那么这样的信息才是知识!
姜哥的文章中,大多都有各种案例,各种总结,以及各种教你如何去使用,为的就是让你成长,让你改变自己。
我回想起在接受某次培训时,那位大咖老师最终的陈词总结中说:
培训不是靠这短短的几天教你们记住这些内容,而是要引导你们真正把这些内容落地。
能落地的才是你掌握的,能做出改变的才是你的知识。
知识要像树一样扎根在地知识落地
那么怎么才能把信息转化成你自己的知识,把知识落地呢?
我就给你分享一个读书方法。
你们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在你上学那会,每学期发新书了,回到家里,就马上和爸爸妈妈“包书”。
稍微好一点的,就专门到店里去买一些塑料书套;一般的,找一些旧的日历挂历、牛皮纸来包。
这样的“传统”包书好像我们的上一代就开始了,并且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我们都认为是“保护书本”。
但是,“包书”的习惯所带来的问题,我们却没有看到。
这种爱惜书本会莫名给人们带来一种洁癖心理,不仅对书本身爱惜了,连在书上写字也变的舍不得。
不知道你们是否这样,在我小时候,我的课本几乎全都包了,而且都舍不得在书上写字,甚至都毕业了,书本都干干净净。在多年后,因搬家而不得不把课本丢掉时,随手一翻,发现上课时的场景,自己是否学习过?全都记不得了。
这难道不是失去了读书的本意?这种对书本的爱惜,是我们想要的吗?
所以,把书本“弄脏”不可怕,没有记录下来才是最可怕的。
爱惜书本还是写写画画?大岩俊之在他的《实用性阅读指南》一书中指出,读书要做笔记,把书弄脏也要记下来。
无论是向别人借书、在图书馆借阅,还是在书店浏览,都不能把书本弄脏。这样一来,之后再翻阅的时候,因为没有做过标记,不知道这本书那些地方比较重要。或者因为借来的书不得不还,手上没书,就更无从知晓了。
大岩自己曾说过,学生时代,他是一个“不爱读书”的人,语文课成绩马马虎虎,阅读理解力很差,连他都觉得自己是个无能的人。但是开始工作后,他被迫锻炼出了些许阅读写作技能,吃了不少苦头。当他开始认真阅读,都已经过了30岁,一句话打动了他。
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
正是这句话,让他开始了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读书一定要划线、做记号、做笔记!
书中自有黄金屋重要句子划线标注
重要段落划括号标注
重要词语加注解标注
重要的页码折一角,再重要的再折一角
重要的页码贴便签,便签写上关键词
其实,读书笔记就这么简单,就在书上写写画画,让书本成为你自己的独特笔记本。
这样,久而久之,书本、笔记、写写画画也能成为你思维碰撞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