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逝,哀思长存深切怀念级系友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编者按

李昶,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级系友,年获得学士学位,同年进入计算机系高性能所读研,年获得硕士学位。

年3月因病不幸逝世。

噩耗传来,不胜哀痛。李昶学姐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系友,现经家属授权,系友会特别转载几篇她的作品,以表计算机系和系友们的深切哀思。

01

《诗一首》

李昶学姐热爱武侠小说,这是她写于初中时期的一首作品。

一掷乾坤作等闲,从此逍遥天地间。

朝游四海虬髯客,暮隐琼宫谪降仙。

同沦天涯君莫问,相逢莞尔自言欢。

我是天公度外者,飘然一剑醉江天。

02

《书店里》

这是李昶学姐写于高中时期的一篇小文,蕴含着她内心的哲思。

胡同口有一家书店,闲暇时我总喜欢进去待一会儿,买一两本喜欢的书,或者只是随意看看。

一天下午,我正在书架前翻阅一本选集,忽然有人大喝一声:“别走!”这在一片静悄悄之中无异于一声炸雷,所有人都抬起头来。我循声望去,只见书店管理员正满面怒容地拦住一个男孩,那男孩背着书包,模样像个小学生。我觉得他很面熟,大概他也经常光顾这家书店吧。

“你的书交钱了吗?”男孩在这一声喝问下,显得有点惊慌失措。他先是用手紧紧护住书包,最后不情愿地看着书包被夺下打开。管理员从书包里搜出了三本新书(那男孩只付了其中一本的钱)。把它们举在手里,愤愤地说:“这么点儿的小孩就偷东西,长大了还了得!”“听东四旧书收购站的老王说,最近有一个小孩儿老去那儿卖书,我就有点疑心,所以今天一进来,我就注意上了,果然……”管理员的话一声高似一声。最后,那男孩被带进了里面的办公室。

屋子里一下子静了下来,没有人说话。大约是管理员忘记带走了,那三本书被散放在柜台上。一本书是《西游记》,另两本是中华书局自印的古籍,里面尽是蝇头小楷,价钱比同类的铅印本贵很多。想不到他小小年纪,对偷书却很“在行”。我这样想着,不禁有些忧虑了。

那男孩是不幸的,不仅因为他偷书被抓,更因为童年本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他却在此时受金钱之风的影响而被蒙蔽了双眼,只看到书籍的标价而没有看到书籍的另一层价值——知识的价值。如果说每一个人一生都在为自己写一部自传的话,那么童年时代就是给人印象至深的第一页。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已写满了生命中的第一个篇章,回首看时,里面的错误已经无法修改。若干年后,当男孩回忆起今天的经历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悔恨、惋惜,还是麻木不仁?这我现在无从预料。但是毕竟男孩也是幸运的,因为他还拥有童年。他在一个错误还没有写完的时候被阻止了,剩下的篇幅还是可以写下美丽的诗篇。

从书店出来,我一路上想,经过了这次教训,男孩是否还会到书店来?也许他再也不敢跨进书店的大门,但也许,他还会来的,当他明白了书的真正价值之后。

03

《人,树,湖》

这是李昶学姐写于高中时期的一篇散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腻。

走进院子,猛然看见不远处一片粉红,原来是一株桃树新结出满枝花蕾,密密匝匝,好像特意穿了一身盛妆以迎接春天。惊喜之余,不禁想虽然这一片楼群显得单调平板,但自从有了这些花树倒也平添了很多情趣。每年春夏,院子里繁花似锦的时候,坐在窗下念书就总不踏实,不禁想起“春光明媚,何日不可云游”这些话来。到院子里走走,眼见着花事正盛,一枝枝纵横盘绕姿态各不相同,却又都那么灵动活泼,说不出的赏心悦目。到了花季的尾声,又有落红无数,有风无风,都会悠悠地飘下些小圆瓣来,疏疏落落,斑斑驳驳,铺满了青石板的小路。行人从树旁经过,往往不觉察闻已随身带走了几片落花。过了些日子,大约是夏末吧,满树的浓密的绿叶中间会零零星星地藏匿着几只小毛桃。眼尖的孩子们跳着脚去够,摘下来一尝,却是满口酸涩。

我辨不出这些桃树具体是什么品种。听说有一种碧桃,又叫千叶桃,花作重瓣,专供观赏,倒和这些桃树有些像,可是碧桃是不结子的,反倒不如我们这院里的桃树可爱了。这些树是前几年种下的,出自一位退休的老先生之手。据他说,桃树要临水种,并且和杨柳杂植才好,可惜我们院里滴水皆无。

毕竟是在京郊,我们这儿离水并不远。东去一站多路,有一片大湖,叫甜水湖。远远望去,湖水平静无波,岸边树木也很不少。但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走到近前,直见水面上漂着油污和乱七八糟的废物,实在难以入目。更有甚者,水中还隐隐泛着怪味。简直是糟蹋了“甜水湖”这名字。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对此湖的不满的人越来越多了。终于有一天,清污工作人员光顾了我们这儿,甜水湖得到了彻底整治,可以正名了。在这里住了几年,我也第一次能够泛舟于湖上,细细品味两岸风景了。虽然说起来这几株花树,一片湖水,并非要紧,但它对我们这些住在附近的居民来说却影响很大。学习,工作之余在树边湖畔休息休息,感受一下大自然,或者在节假日合家出游,直到傍晚才尽兴而归,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数乐趣。

我很庆幸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因为自然环境对人所起的感触是无法计算的,而且谁也难于无动于衷。

04

《画》

这是李昶学姐获友人赠画后所写的一篇散文,里面谈到了“知音好友”带给她的力量。

我不会鉴赏书画,却将一纸丹青压在书桌的玻璃板底,闲来对它细细品味一番,却不去关心它的着色用墨,也不留意它的结构线条,因为这信手涂鸦实在无法拿到名画丛中滥竽充数,更经不起内行评点,只能静静地躺在我这门外汉的写字台上,任凭岁月蹉跎,依然故我。

这幅画不是用宣纸画的,周围铺桌的雪白的挂历纸衬出它纸色的暗黄,仿佛清晨扫雪人扫出的第一片黄土。画的内容摹仿清人的《芭蕉仕女图》,但又作了很大变动:蕉叶下的女子既非宫廷贵妇,也非闺阁千金,她长衫广袖,头发只用绢帕系住,挽成发髻,那姿态仿佛是练功的武林侠女,那神情却又怡然自得,俨然林下风致。我想这正是作者独特的风格,绝没有因袭前人的成分,也正因如此,我才在初见此画时对它赞不绝口。而后不久,作者把这幅画送给了我,因为我们是好朋友,或者因为我是这幅画的知音吧。

世上有很多东西没有一定的价值,正如宝剑可以千金不易也可以拱手送人,这幅画也是这样。在旁人眼里它或许是废纸一张,但在我,却觉得即使是梵高的名作也不足以与之交换。看着这幅画,我会想起分别的好友,想到她的这幅杰作多半是无意之中画成的,以致未用宣纸。但若非如此,一个初学画者怎能画得如此自然?继而我会回忆起她是如此得意地“伪造”了两枚印章盖在纸角,不会有谁辨认出那印章上的字迹——连她自己也不认得。

有时我觉得气馁,看到这幅画,便觉得画中人下颌微扬,似乎告诉我不必顾虑,只管昂首向前;有时我觉得寂寞了,看到画中人朦胧的双眼隐含笑意,便又觉得一人独处也乐在其中。记得有几次我心情不好时无意中看到这幅画,凝视间,竟不由得对它微笑了。一幅画怎能有如此力量呢!

我曾读过高山流水的故事,伯牙和子期把他们的友谊寄托在瑶琴之中,所以子期死后,俞伯牙终生不复弹琴。

“获得友谊是人生最重要的幸福之一。”这句话不知是谁说的。我从这幅画中体味到这话的含义了。

日出为作,日落为息,

霞云去处,曦阳永驻。

深切缅怀我们的才女系友——李昶,

愿你在天堂安好,笑靥依旧。

(本文经李昶系友家属授权发布)

部分内容转载自:北京四中92届校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