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娱乐圈40年变化从刘德华演戏17年仍

本文为百度新闻娱乐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独家策划,严禁转载

如果把改革开放当成一个人,那么他今年40岁了。40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带给他巨人一般的身高和视野,而和成长相伴随的文化,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明星作为文化领域一个特殊的存在,大众对明星的消费变化,深刻展现着文化的发展脉络。

80年代大众喜欢的明星来自央视和春晚、90年代港台影星和歌手是主流、世纪之交最火是琼瑶、05年后则是选秀明星崛起和明星真人秀。与每个年代明星成名方式不同所对应的,是大众消费明星方式的变化:从花钱追星到花钱造星。

巨人仍在前行,明星和大众也走在变革的路上。

80年代,央视春晚是时尚指南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电视尚未普及,全国却都在“普及”看电视。当年谁家都有几个携带方便的小板凳,一到晚上,就搬着小板凳去有电视的街坊邻居家里一起守着电视机。

街坊邻居一起看电视

恰逢其时,央视推出了能吸引住所有人眼球的春节联欢晚会。第一届春晚,就爆炸性地抓住了大家的心,开放和时尚并存。

刚改革开放那会儿,有个形容歌唱得缠绵的词,叫做“靡靡之音”,这可完全是个贬义词,说的是歌手李谷一。她为电视剧唱的插曲《乡恋》,虽然红遍中国,但并不被接受。各大媒体、报刊批评她,说她是“大陆的黄色歌女”、““嗲声嗲气,矫揉造作”。

李谷一很委屈,在骂声中度过了几年,转机出现在第一届春晚。

李谷一登上首届央视春晚

春晚当天,导演黄一鹤设置了观众点歌环节,没成想的是晚会刚开始热线就被打爆了,接线员接一个电话,就是一位观众点《乡恋》。

那个年代,接线员小姑娘要先把观众点的曲子写在“点播条”上,再给导演送过去。导演黄一鹤刚开始看到写满了《乡恋》的点播条,内心是拒绝的,可后来点播的人越来越多,没办法,就给小姑娘使眼色,让她"找那个老头去"。

“那个老头”是谁呢?是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的吴冷西。要知道《乡恋》在当时可是被主流媒体批评的歌曲,在春晚播出需要魄力,更需要权限。

小姑娘连着递了五六盘,吴冷西也坐不住了,他看着这一两百个观众点播,一跺脚,操着南方口音说:“黄一鹤,播!”

技术员赶回家掀开堆满灰尘的布,扒拉开一大堆磁带,花了20分钟才气喘吁吁送上《乡恋》的带子,从李谷一长舒一口气,开嗓唱了句“你的身影,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大陆也有了一位能唱“靡靡之音”的“内地邓丽君"。

第一届春晚带给人们的冲击,不止有李谷一的歌,还有时尚。

刘晓庆在春晚舞台上穿着“晓庆衫”

直播当天,春晚节目组穷得没多少钱买演出服,刘晓庆就特地把从香港买回来的大红色衬衫和黑色长裙穿上,在一众中山装、不合身西服和军绿色服装中鹤立鸡群。

她穿的红衬衫被叫"晓庆衫",唱《绒花》穿的粉红色外套则带火了粉色同款,这届春晚结束后,大家发现女性是可以穿着鲜艳的。自第一届起,春晚就成了大型的时装秀,一整年的流行指南。

在年代,大家获取娱乐信息,几乎只有电视、杂志、报纸三种途径,人们熟知且喜欢的明星,都属于在央视和春晚频繁亮相的主持人、电影电视剧演员。这些演员代表美、代表开放,唤醒了大家对美的追求。

90年代,港星引领潮流

改革开放走过10年,开放和美在逐渐萌芽,内地明星却开始显得乏力。

年,皮尔卡丹在北京举行时装秀

当时的女孩子追求“美”,渴望回归被压抑已久的“女性美”,但改革开放初期,时装并不多见,最潮的《大众电影》杂志封面女郎的衣服,大多是从“皮尔·卡丹”来中国办时装周的时候借的,甚至连刘晓庆上春晚的那件“晓庆衫”,也是从香港买的。

人们渴望更开放,于是港星顺应时代潮流出现,用港片和四大天王席卷了一个时代。

在当年,有本杂志叫《大众电影》,曾经的发行量达到“中国平均一平方公里就有一本”,它是“封面女郎时代”的开辟者,刘晓庆就曾说,能登上这本杂志得封面,是每个明星仅次于百花奖的殊荣。年,《大众电影》杂志就应读者要求开设了港台之页栏目。

左为史可右为王祖贤

杂志坚持“从一开始,我们就想做别人没做过的,拍别人没拍过的照片,就是要逆反,要超前”,国内明星没什么时装,最极端的情况下摄影师就用一块儿布给演员围上,比如年第8期杂志,史可的“露背装”就是一块儿布。不过这样也不是长久之计,很快,摄影师就开始邀请钟楚红、林青霞、王祖贤登上了封面,“吊带上衣、超短裙、露背装”,掀起了一股大胆又性感的潮流。

当年谁家都有一本的性感挂历,也是来自于这个灵感。挂历厂商邀请《大众电影》的摄影师、编辑合作,挂历拍的照片偶尔也会出现在杂志上。北京甘家口的书摊变成了挂历的海洋,在千姿百态的挂历女郎旁边,混着《王朔文集》《白鹿原》。

北京80年代卖性感挂历的商贩

《大众电影》编辑部主任马锐后来回忆说,“有读者提议封面人物最最盼望为靓女,次为俊男”,一旦“不是靓女”就会导致销量下跌,而在当年可以用“俊男”形象登上封面还不会使销量下降的,是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时期,无论是电台、电视台、电影、演唱会,都是他们的声音,华语粤语专辑都大卖。90年代,他们四人包揽了年度颁奖礼大半奖项,十大劲歌金曲有六首归他们,十大中文金曲则三首给刘德华,三首给张学友,黎明、郭富城一人一首,剩下的就是王菲和Beyond。

四大天王合照

歌神张学友足足开了场世界巡回演唱会,精选专辑《真爱-新曲+精选》成为了首张华人钻石唱片,累计卖出一千万张,是有史以来销量最高的华人专辑。《张学友传》里说,《吻别》是卡拉OK里最火的单曲,之前的歌都是放碟,因为这首歌播放次数多得离谱,K房要频繁更新唱片才能保证运营正常。

不仅是歌坛,四大天王还“影视歌三栖”。以刘德华为例,从年的《彩云曲》第一次在电影上露面,到年的《旺角卡门》,他才拿到了人生第一个金像奖。中间的17年,刘德华比谁都勤劳,每年拍大量的电影,被人称为“劳模”。他是天王,甚至不需要演技,在电影里耍帅就行,他说:“我明白所有导演找我拍戏都是看重我的商业价值,但我也一直在想做一个好的演员”。

刘德华在《旺角卡门》里的样子

演戏17年,刘德华一直被人诟病没演技,拿到金像奖之后,他在一次采访说:“这么多年来,黎明、郭富城和我一直背着偶像的负担,但我觉得我们这么多年都在不断改变,我们三个天王都没有为偶像丢脸,一步步地走下来。”

偶像这个词,在当年为他们带来了人气和商业价值,也有疯狂粉丝。

粉丝杨丽娟,从16岁开始疯狂痴迷刘德华,甚至辍学追星。年,杨丽娟在父母的支持下花元参加了一个香港旅游团,就为了亲眼见到刘德华。年,父母为满足女儿追星的心愿,连家里的房子都卖掉,一家人搬到了每月花元租来的房子中。年,她第三次赴港,终于可以与偶像近距离接触却失败,导致了她父亲跳海自杀,留遗书大骂刘德华,在当年的娱乐圈掀起血雨腥风。

刘德华和杨丽娟合照

今天再回顾那段岁月看起来只是数据,但数据背后,是粉丝疯狂的花钱。

四大天王使中国诞生了第一批“追星族”,商家发现借着明星可以赚钱,于是开始出明星周边。爱他就为他花钱,墙上贴满海报、新歌要抢磁带、杂志必收藏、演唱会买黄牛票也在所不惜,甚至还出现了四人的“粉丝电影”,他们重新定义了内地对娱乐业的观念:炒作、包装、造星,改变了大众对明星的消费方式。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心中的明星,明星的核心和基础是时代情绪和大众渴望,他们的生成与风靡,是因为他们的魅力、风格、言行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

疯狂追四大天王的90年代,他们是完美的“天王”站在神坛上,无法满足受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这时,通俗文学以它流行的伤感、梦幻、煽情、轻松的格调,一夜爆红,最具代表的就是琼瑶剧。

《还珠格格》主角合照

年,《还珠格格》火爆全国,挂历、笔记本、糖果包装、文具盒、t恤上全是她们,去农村买个塑料盆,底部印的也是剧照。年,小燕子就和紫薇一起登上了春晚,甚至到今年,小燕子去泰国录综艺,还有泰国人跟她说全家都认识她。

《还珠格格》明信片和扑克牌

国内明星发展到二十世纪初,经历了央视春晚明星、香港四大天王、琼瑶剧三次更迭,但其核心没有改变:

观众所喜爱熟知的明星,都是被影视公司包装好的“作品”,他们长相完美、出身科班、路线大同小异,缺乏个性化;另一方面,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港台和内地市场使得内地市场已然有了造星的能力。

天时地利人和俱全,年,《超级女声》横空出现。

00年代,颠覆娱乐圈的李宇春

颠覆娱乐圈的年,李宇春就读四川音乐学院大三。因为本人生性很懒,所以那个夏天成都的街要被超女近五万人报名人士压塌的时候,李宇春窝在家里乘凉。在家度假的每个孩子都会遭受父母嫌弃,李宇春也一样,她被母亲碎碎念,“你啊,你就是懒,你就不去努力一下。”

当时李宇春以“人太多了,受不了”回绝了她妈妈,但后来还是被同学拉去面试了,身份证和照片都没带,最后被成都电视台的导演叫住,才免了考试,直接进去了。一路过关斩将到8月份总决赛,她用的短信票数,成了冠军。那一年,光《超级女声》的短信总收入就近万元。

《超级女声》选手合照,李宇春为后排左

而当时,互联网也已经初步发展,李宇春的粉丝“玉米”迅速在贴吧、QQ群集结,让李宇春成了内地第一波流量。

现在00后出生的小朋友可能不知道,当年李宇春横空出世的盛况,比得过现在所谓任何一个“顶级流量”。有记者回忆年,第一次采访超女的夏天,超女总决赛的晚上,坐在出租车上往外边看,三环都空了。

李宇春身上代表的“中性风”和“叛逆”,让从80年代就流行的“女性化”受到了冲击,人们不再简单地以性别划定风格,人们更加开放,也使明星更加个性化。

李宇春冲击了个性化观念,也带出了粉丝的分化:黑粉和真爱粉。

一个人有多火,就有多少人黑,这话说的一点也不假。那会为了“黑”李宇春,还出现了“春哥”这种词,极具嘲讽意味,并且在年达到群嘲顶峰。

张靓颖李宇春何洁合照

因为走红太快,粉丝数量太多,大多数不喜欢李宇春的男性,把黑她当成了习惯,而后还成了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发展到线下。有一次李宇春参加草原音乐节,台下的观众还会一起愤怒的大喊,“春哥,下去”,甚至向李宇春扔矿泉水瓶,李宇春打着伞才成功避开了攻击表演完。和李宇春被线下攻击相比,吴亦凡被虎扑直男用RAP黑“skr”已经算是相当文明了。

第一批死忠粉也是从那时候崛起的,而李宇春的粉丝把李宇春视为“女儿”,与李宇春疯狂被黑相对的,是一群有组织有纪律看着李宇春成长的粉丝群体——“玉米”,因为这个粉丝群体不是小学生,还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所以粉丝经济还给李宇春带来了相当多的大牌代言。

李宇春的诞生给内地娱乐圈一条新的出路,除了歌手主持人影视剧演员外,还有选秀的方式,很快其他卫视也一窝蜂开设选秀节目。

《星光大道》第一届冠军阿宝

自《超级女声》之后,年-年期间,涌出诸如《加油!好男儿》《梦想中国》《星光大道》此类选秀节目,共计多达个,而由这些选秀节目成名的明星,至今仍旧活跃在舞台上。

层出不穷的选手,满足了大众对个性化明星的需求,而另一方面,大众消费的普及使得人们在风格化的生活方式中确立了自我意识,人人都获得了自我表达的权力,普通人可以成为粉丝,更可以成为明星。

10年代,千人千面真人秀

人人皆可明星的年代,成为明星快,过气得更快,快餐一般。而通过角色、唱功、选秀等途径成功的明星,形象刻板。这种刻板有两个坏处:

一是媒体炒作绯闻,使得明星台前幕后形象断裂,走向低俗;二是社会高度商业化,明星成为商品,一旦某个明星成功,一批同质化的明星很快就会被复制出来。

人们早已不满足明星的完美形象,迫切想要撕开他们的包装,揭露真实的明星。比如范冰冰在年因不堪网络暴力去做整容鉴定,演员出身却被逼到鉴定脸是否天然,大众对明星的讨论早已超过了作品本身。

去做整形鉴定的范冰冰

除此之外,大众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得明星有着“镜中自我”的功能,人们消费明星,想要实现对自我身份的构建和认同。比如李宇春的粉丝“玉米”,用投票的方式让她出道,粉丝唱给李宇春的歌是《和你一样》,里面有句歌词:“我和你一样,一样的坚强,一样的全力以赴追逐我的梦想”。

真人秀很快捕捉到了大众的需求,把明星变成了平民又日常的人,展现着他们的个性和缺陷。

缺乏生活常识的导演王岳伦,带着女儿上了《爸爸去哪儿》。去菜场买菜,别人卖四块,他砍价四块五;不会给女儿穿衣服,裤子经常是反的。但他也不急,上节目完成任务慢悠悠的,来个中年劈叉也能圈粉无数。

《爸爸去哪儿》第一季

一直出唱片却不怎么红的杨坤,靠着中年萌叔的形象和“我今年要开32场演唱会”的口头禅,在《中国好声音》上闯入大众视野,最后还真的开了32场演唱会。

许晴,录制《花儿与少年》的时候,在巴塞罗那迷路就一个人在街头流浪四小时,回到酒店以后抱着凯丽大哭,天真散漫的“公主”许晴被展现出来。

郑凯,在《奔跑吧兄弟》上弯下腰抓杠铃,没能憋住放了一个屁,结果让郑恺获封“年度好声音”总冠军,不仅挤上了热搜,微博一夜涨了八万粉。他说,“这个事情有点惭愧,那期播了之后有很多朋友说你拍了这么多戏,不如放一个屁,我觉得挺好的,这是上天给的机会。”

“国际章”章子怡,女神一般存在于电影荧幕上,在《演员的诞生》上靠着严格的点评火了,宋丹丹刘烨点评用语言,她把评价都写在脸上,对郑爽的表演“笑容逐渐消失”,成了年度热门表情包。

《创造》出道11人

跳舞跟不上节拍、唱歌跑调的杨超越,靠着“哭”和“锦鲤”人设在《创造》成功出道,连张国立都说,“《大约在冬季》歌太老,要唱燃烧我的卡路里”。

真人秀时代,全民在说“综艺感”,其实就是指明星身上可以引发大众话题度的特点,演技不好、唱歌跑调、颜值下跌、减不了肥,这些都可以成为特点,这些人类共有的优缺点展现出来,就可以真实且带动大家的情感共鸣。

真人秀时代人们消费明星,更多的是在构建和认同自己,如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明星就是哈姆雷特。

结语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四十年走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大众对文化消费的转变也是一样。

从当年的央视、春晚播谁就看谁,且只有影视剧演员、歌手和主持人三种身份的“卖方市场”,到现在有作品、有演技、有综艺感、有话题度都可以成为明星,种类丰富的“买方市场”,使新的消费方式层出不穷。

从粉丝的角度来说,也从当年只能隔着屏幕,喜欢完美偶像的“追星族”,到今天喜欢的明星各异,能引起共鸣就花钱支持、甚至集资造星的“粉丝”,大众对明星有越来越多的选择。

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了文化消费助力,改革开放四十年明星的历史,也是大众文化消费观念变化史:

曾经我们在意的是追哪个明星,现在狂热的,是我们可以怎么追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7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